APP下载

以述促悟:在言意共生中感知形象

2019-11-27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吴小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头红头英子

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吴小燕

作为学生表达典范的课文语言,其阅读价值和引导价值不言而喻。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乐意一次又一次地去反复阅读、品味,形成对课文中形象产生鲜活、清晰、丰满、立体化的感悟,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问题引领、多样讲述的方式,引领学生不厌其烦地进出于文本语言,在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言意共生,习得表达。

一、围绕故事情节的讲述,促进学生感知鲜活的形象

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反复阅读,学生会主动构建相应的表述画面,形成自己的相关理解和感悟。此时,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讲述,并以问促思,一次又一次出入于文本语言,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形象的真切感悟,在脑海中树立鲜活的形象。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五册第10 课《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红头意外被一头大黄牛连同草儿卷进嘴里,进入肚子时,它从拼命大叫到憋得说话不周整,从大哭到悲哀,最后咬着牙坚持到被救出,其间心情的剧烈变化,是需要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方能感悟出来的。教学时,笔者采用阅读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圈画出课文里关于红头遇险时表现的句子,再采用学生讲述的方法,在不断复述意思中促进理解:“当红头发现自己被大黄牛卷入嘴里时,它是怎么做的?”(大喊救命)“这是正常人遇险时的本能反应,你能想象红头当时的样子吗?”(紧闭双眼不敢睁开;四肢无力;嘴唇发抖;脑袋缩进身子里……)“当红头听到青头焦急的问话时,它又有怎样的表现?”(害怕、紧张、说话都结结巴巴不连续了)“刚才,红头使出浑身的力气大喊救命,现在呢?你能想象它现在的样子吗?”(可能是一边回答青头的话,一边拼命挣扎,想靠自己的努力逃出去)“然而,当它发现自己进入了牛肚子里以后,它还有信心逃出去吗?”(没有了,它哭起来,悲哀地说,说明它已经快要绝望了)“这时候,是青头给了它最后的活下去的希望,它听明白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听明白了,从它感谢青头的鼓励、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可以看出来)“青头安慰红头说这次历险就当是一次在牛肚子里的旅行,你怎么看?”(这次历险对红头来说是充满危险的,它差点送了命。而我们的旅行都是快乐的,所以不能算作是旅行;这是青头在安慰惊魂不定的红头,让它尽快从刚才的紧张、恐惧中走出来,勇敢地将这次历险看作是小事)这样,师生对话始终围绕课文情节的发展,从主人公的语言、行为展开,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和联系实际生活经验的想象和联想中,充分感悟文字内涵,将形象读丰满。

二、抓住细节描写的讲述,促进学生感知朦胧的形象

细节是塑造人物的生命。对于课文形象的理解,我们可以从细节的反复品味入手,让学生在对细节的讲述中,将最初朦胧的形象一步步读得清晰,也将阅读向纵深处推进,让学生在深度阅读实践中提高语言实践水平。如《掌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五册第25 课)中写了同学们先后两次鼓掌,以及课文结尾英子两次提到掌声,因此,“掌声”自然成了全文的核心,也就是串起文章的线索。教学中,笔者围绕小英在掌声响起前后的那些表现的细节,引导学生反复涵泳文本,将朦胧的自卑形象读得更具体、更清晰,将变得积极阳光的形象读得更坚强、更乐观:“一开始,英子为了避开同学们的注意,她是怎么做的?”(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最早来到教室,最晚离开)“英子在被不知情的老师点名上台后,又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她心里会怎么想?”(犹豫着是上还是不上去;慢吞吞站起来,很不情愿;眼圈红红的,是难过得要哭,她一百个不情愿被同学看到自己走路的样子……)“英子是怎样走上了讲台的?”(在全班同学目不转睛地看着中摇摇晃晃地走上去的)“走上讲台,英子听到同学们怎样的掌声?她又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她心里是怎么想的?”(热烈而持久;流下泪水;英子会想:原来同学们没有瞧不起我,更不会嘲笑我,是我以前想多了)“当英子讲完故事,同学们又给她怎样的掌声?这给英子带来怎样的心情?你从哪里读到的?”(这是同学们欣赏、赞美英子的掌声,这掌声给了英子很大的自信和鼓励。因为此时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样的连环追问,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去回视文本语言,不管是原文引用或者是大意的转述,都让课文细节得到了深刻的关注和解读,英子由自卑到自信的心情跃然纸上,同时,他们也从英子的转变上悟到每个人的成长除了需要自己的努力,还少不了别人的鼓励,这样才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三、借助想象和联想讲述促进学生丰满单薄的形象

阅读想象和联想是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催生剂。鼓励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让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五册第13 课)中有很多可以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的地方,如课文一开始为什么要说胡萝卜先生必须每天刮胡子,胡子沾上了果酱?学生由此探究阅读,就会发现这样写是为下文胡子不停地长埋下了伏笔。课文中说小男孩发现胡萝卜先生的胡须足够长,足够牢固,没征得胡萝卜先生的同意就直接剪来一段做放风筝的线,笔者就此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你是胡萝卜先生,发现了这样的事会怎么想?”(这个小男孩真没礼貌,居然没得到别人的同意就乱拿别人的东西)“你觉得此时胡萝卜先生发现小男孩剪去了他一段胡须吗?”学生一种观点是发现了,因为课文里说的是“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继续”说明他有过停留。此种观点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胡萝卜先生不计较小男孩的鲁莽,还为自己能帮上他的忙而高兴”;有学生持第二种观点,即胡萝卜先生没发现小男孩剪去了他一段长胡子,因为课文前面提到胡萝卜每天都刮胡子,说明他很爱美,如果此时他发现了还有一根长胡子,一定会自己立刻给拔掉,而且课文还说胡萝卜先生近视,他匆忙赶路,根本不会注意到小男孩剪去了他一段长胡子。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引导学生去体悟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提早准备,否则就会像现在的胡萝卜先生这样匆匆忙忙,慌慌张张。不管何种观点,对于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都有帮助,而且在饶有趣味的辩论中,他们对人物形象有了自己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和体验,他们那种创造性阅读的思想得到支持和鼓励。最精彩的想象和联想还不在于此,课文接下来的“鸟太太会怎么做?”学生的想象空间直接被打开,他们再次回读小男孩的做法,模仿写出:“‘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鸟太太说完就扯了扯胡子,她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来晾尿布。”同样的表达,读来一点不感到啰嗦,反而更加整齐、朗朗上口。接着,还有谁会来用胡萝卜先生的胡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呢?学生想到自己的大课间跳长绳活动,于是再次回归课文句式,续写出这样的情节:“这绳子够长了,就是不知道够不够牢固。”同学们说完就扯了扯胡子,他们确定足够牢固,就剪了一段来当跳绳。当学生饶有趣味地放飞想象,尽情模仿表达之后,笔者出示王一梅原文里鸟太太的话:“这下好了,我总算找到一根够长的绳子了。”以及鼹鼠剪来当作过路的拉线,卖眼镜的白菜小姐用长胡须系住眼镜腿不让眼镜掉下来的环节,让阅读趣味更浓,视野更广,语言表达更丰富。

总之,多样化的讲述课堂氛围中的学生,总是乐意去关注文本表达,发掘自己原先没有发现的新的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分析产生新的思想,对课文形象生发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从而促进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和语言表达力的生长。

猜你喜欢

青头红头英子
红头的牛肚子之旅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独臂作家之死
语文课堂,让思维飞起来
钻石妙贼
巧计得绵羊
世界稀有青头潜鸭在武汉繁衍
海边“水枪手”
鲜花好看
在牛肚子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