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实验的创新和改进
2019-11-27冯侠
冯 侠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第十一小学,安徽阜阳 236600)
引 言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教学时,一些实验往往与实际教学情况不太相符,或器材设计不完善,或场所不允许等,这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创新和改进。然而,创新和改进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笔者以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第5 课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为例,浅谈实验方法的探索和改进。
一、确立实验目标
笔者在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究“磁铁叠加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变化”的问题。在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后,笔者根据学生学情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质疑—猜测—实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发现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在准备本节课教学时,笔者先按照课本提供的实验方法进行准备,在三(1)班上课时,先让学生大胆猜测,之后小组采用回形针来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笔者发现,学生在实验时用回形针进行测量,操作不便,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时,笔者只能引导学生用手扶着回形针,使回形针悬挂住其他的回形针。此外,笔者发现,在给回形针计数时非常耗费时间,小组计数员花费近20 分钟,更有很多小组,一不小心将回形针掉落一地,又要重新测量,需要格外小心。两个环形磁铁吸起回形针的个数和三个环形磁铁吸起硬币的个数,数量对比并不明显,小组计数数字差距较大,无法得出结论。
这一实验不仅方法不恰当,内容安排也欠妥。在学生实验时,笔者发现,原本教材中安排的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实验后推测“叠加磁铁,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的结论,但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叠加磁铁,磁力就会变大。实验验证,在实际教学中这样的安排,往往会向学生传递错误的认识,得出不科学、不严谨的结论。
三、实验教学改进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内容的改进
第一次实验结束后,笔者在实验室进行反复思考、测试后,改用一元硬币代替回形针进行实验。第二次实验教学在三(2)班展开,具体探索实验过程如下。
1.猜测结论,设计实验方法
笔者提出三个问题,明确实验目的,点燃学生对实验的探索欲。(1)叠加磁铁,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吗?(2)如果会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3)如果继续叠加磁铁,磁力大小还会变化吗?学生得出的猜想各不相同。
笔者以环形磁铁为例进行探究,使用课件展示实验材料,并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强调:现在重点讨论方法,不能动实验器材)。小组讨论后,让各小组代表汇报设计思路。
2.小组实验,收集数据
在实验前提出几点要求:
(1)在磁铁的两极下挂硬币;
(2)只允许有一枚硬币接触磁铁;
(3)最后一枚未能挂上去的硬币或将其他硬币带掉的硬币不能计入数据;
(4)重复测量两次,取最大值,填写好记录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学区。2014年,学区为成人教育提供的资金为44.7亿欧元,相当于国家总支出的14%。随着学区管理权限的增强,其在职业培训和教育融资方面的参与程度显著提高。但是,具体的参与程度学区间有所不同,因为不同的学区有权依据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教育政策的优先次序。学区的财政资助主要用于年轻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占比达到42%。
3.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1)在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巡查指导,并提醒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写在表格中;
(2)各小组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推测结论:叠加磁铁,磁力可能会变大。
在此环节中,笔者引导学生经历“质疑——猜测——实验——收集、整理数据——推测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增强了学生对科学实验的信心,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上课时,学生实验操作简便,小组合作融洽,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实验用了短短十分钟就完成了,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时效性。
改进后的实验方法,操作方便、效果明显,有效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时效性。这不禁让笔者想到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不能过度依赖教材,必须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恰当、最适合的实验方法,让学生在享受实验的过程中探索科学的奥秘。
(二)教材内容的改进
原本教材中只安排了第一个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叠加磁铁,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的结论,但从以往教学经验来看,这样的安排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只要叠加磁铁,磁力都会变大。因此,笔者设计了“同极叠加”的实验,让学生知道,不同的叠加方式,磁力大小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在上课时,学生得出结论:叠加磁铁,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磁铁叠加,磁性大小如何变化,笔者引导三(2)班学生继续探究。
师:老师看你们做实验,也想亲自试一试,请你们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计数。
教师现场测量一个环形磁铁吸起硬币的个数,再测量课前粘好的两个环形磁铁吸起硬币的个数,让学生计数。
生:1、2、3。
生:1、2。
师: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生:一块磁铁吸起3 枚硬币,两块磁铁叠加后,只能吸2枚硬币。
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奥秘,两块磁铁用胶带粘在一起,教师揭开胶带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块磁铁摆放的方式。学生恍然大悟:这两块磁铁是同极叠在一起的。
2.学生完成“同极叠加”实验,完善结论
学生发现磁铁是同极放在一起后,再次进行实验,感受磁力大小的新变化,也就是异极叠加,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实验。实验完毕,学生完善实验结论。
通过做“同极叠加”实验,学生明白了,不同的叠加方式,磁力大小会产生不同变化,也对实验结果验证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实验,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磁铁性质的兴趣,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用课余时间,使用今天所学的实验方法测量条形磁铁叠加后磁力大小的变化。
结 语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要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准确、规范的探究。这一过程是对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挑战,但目前小学科学课程实验创新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改进。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国家所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