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幼儿物归原处习惯的培养

2019-11-27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幼儿园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5期
关键词:陈鹤琴整理物品

江苏省盱眙县桂五镇中心幼儿园 庄 妍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师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作为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物归原处这一能力不可或缺,它不但能够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对今后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具有肯定的积极作用。

一、中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有关幼儿行为的问题:物品随意堆放。这一现象贯穿整个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就餐、喝水等环节处处能看到幼儿随意摆放物品。

二、幼儿缺乏物归原处意识的缘由

发现以上诸多问题之后,便想物归原处既然是好的生活习惯之一,但为什么还有许多幼儿总是做不到,究竟是什么缘故导致的呢?通过和家长、老师们沟通后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

研究发现,幼儿的自我控制在3~4岁时还不明显,从缺乏自我控制到有自我控制的转折年龄是4~5岁,5~6岁儿童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由此可见,幼儿顺手乱扔东西是为了自己的一时痛快,并没有意识到将东西物归原处不但能够使环境整洁有序,而且能方便自己以及他人对该物品使用的好处。

2.幼儿从小形成乱放东西的习惯

如果幼儿在家中一直都是家长包办,自己只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做,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长不要求幼儿参与收拾整理,如此幼儿从小就依赖成人收拾整理,自己从来不知道去整理,长大以后自然也难以做到物归原处。

3.家长自身的原因

也有很多家庭针对幼儿习惯的养成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及规则,但如果家长对规则进行迁就,对幼儿进行妥协,不仅会影响以后家长的威信,而且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三、幼儿养成物归原处习惯的方法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因此,对于中班幼儿物归原处习惯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努力,缺一不可。

1.教师方面

作为幼儿工作者,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幼儿在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学习

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最为直观的教育题材,整洁有序的环境可以产生暗示效应。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一次整理活动室的比赛,让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如何将物品进行分类以及摆放等问题,比赛结束以后,教师要及时表扬表现良好的幼儿,组织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让幼儿感受到整洁的环境所具有的美感。这样不仅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到物归原处的好处,而且让幼儿更能主动、积极地在整洁、有序、宜人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发展物归原处的能力。

(2)让幼儿在游戏中培养物归原处的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区域活动是中班幼儿最为活跃的时刻,在活动区域时间结束时,收拾整理能帮助幼儿感觉到他们有责任完成这项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干,教师的任务是检查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让他们在获得游戏成功乐趣的同时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物归原处习惯。

(3)让幼儿通过榜样学习,提高物归原处意识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幼儿制订规则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能够做到。幼儿在幼儿园除了模仿学习教师的行为以外,同伴也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当班级里有幼儿主动将物品物归原处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其他幼儿进行尝试,让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自觉地模仿。

2.家庭方面

幼儿乱扔乱放的坏习惯一般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父母在家里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形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1)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

温馨整洁的家庭环境往往会潜在地转达给孩子办事条理明白的健康信息。反之,狼藉不堪的家庭环境便会让孩子更容易养成随意乱放扔乱的坏习惯。因此,家长为孩子建立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要比去教育孩子怎样去做更有意义。

(2)让孩子了解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好处

孩子用完东西之后,家长应告诉孩子东西要按类别进行整理。可以用孩子经历过的事情来教育幼儿如果为了一时省事,将用过的东西到处乱扔,不但会给自己带来困惑,也会给别人添麻烦,让孩子切身领会物归原处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方便。

(3)让孩子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和物品

家长应该学习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整理他的物品和玩具。起初,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整理,告诉他物品和玩具所放的大致位置,简略地教育孩子物归原处的道理,等孩子慢慢适应之后,家长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归类和整理。

猜你喜欢

陈鹤琴整理物品
称物品
陈鹤琴的教育家之路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陈鹤琴:大学教授当了幼稚园园长
单元教育课程与陈鹤琴关系探析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陈鹤琴不赚昧心钱
找物品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