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 助力高中生物教学
2019-11-27杨建容
杨建容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福建三明 365100)
引 言
高中生物学科主要学习“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这些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学生只能通过背诵进行记忆,学习效率低下,最终会逐渐失去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使生物课堂呈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随着教育技术的革新,微课的应用为传统生物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一、微课的定义与特点
微课是近几年新兴的教学资源,核心组成是“教学视频”,即聚焦某个问题,以短视频为载体,用网络、电视墙等形式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时间通常较短,最长不超过十分钟,主题突出,内容具体,比较考验教师的逻辑性和精练内容的水平。微课一般是对一个知识点或多个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与系统化的传统教学有偏差,但这一侧重点可以使内容简短、精练,场面丰富,主体明确[1]。
二、微课助力课堂教学
(一)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点多而抽象,学生如果不能全部掌握,必然积少成多,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对生物学科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失去了兴趣,必然失去学习的热情。教师如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制作微课,利用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理,在制作课程内容时添加有趣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学习,必然能提升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2]。
例如,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一个内容为忙碌的车间的微视频,并提出问题:“一件优质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通过这样的微视频和问题探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主动参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后续学习中,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可以将各种细胞器类比成何种车间或部门。这种激趣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生动地理解各种细胞器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通过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的生命观念。
(二)厘清重点框架
高中生物比初中生物的内容更加深入、微观、抽象,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厘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而教师单方面的教授,只能使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很难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这时教师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梳理,从而内化掌握重点知识。
例如,在教学《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学生需要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部分内容属于教学重点,也是高考的重要知识点。在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微视频详细地帮助学生梳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从而概括出光合作用的概念,至此,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已大致明白,但尚未形成系统框架。笔者继续利用微视频展示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即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过程。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随着展示进程对光合作用的两个过程进行了理性梳理,在脑海中形成了知识点的框架[3]。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自主把脑海中的知识框架梳理到本子上,使光合作用两个过程的逻辑和联系显性化,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巩固光合作用的原理,为后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联系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巧破难点知识
高中生物中的难点集理论、抽象和复杂于一体,编题者常常结合图形出题,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些难点,不能准确辨析相关知识,考试中很容易丢分。所以在进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比较,从而巧妙地突破难点。
例如,《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的有丝分裂”是教学难点,是必修二学习细胞减数分裂的基础,而细胞的减数分裂又是学习遗传与变异规律的基础。在该部分内容中,细胞各个时期图像较多,学生对染色体的数目、行为变化难以理解。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边讲边板画,并用口诀或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各时期的特点。这种方式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不能使其掌握和运用知识。笔者将微视频引入教学中进行如下设计:观看“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微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归纳植物细胞各时期的主要特点→观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微视频→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异同→自主绘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中、后三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整节课在两个微视频的引导下,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学生全程主动参与其中,成功构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巧妙突破难点,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识内化更深刻。
(四)填补实验空缺
高中阶段,高考成为学生的主要压力之一,学生为了更好地迎接高考,在书本与学习资料中穿梭,枯燥而且单一。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也会下降。实验是一种动手动脑的学习形式,会使枯燥的学习变得富有趣味。但往往受器材、药品等因素的限制,一些实验无法开展,有的实验耗时较多,成功率又很低。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填补实验空缺,虽然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做实验,但是用动画的形式进行详细演示,会使学生有自己做实验的感觉。
例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需要用洋葱进行实验,但从根尖开始培养,时间过长,找到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也很困难;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剪掉的2~3 毫米根尖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在这一过程中很容易遗失根尖;实验的最后也可能因为被玻片和盖玻片沾上而失败。这是一个消耗时间过长,且成功率低的实验,可能会前功尽弃。笔者利用微课直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由于装片的制作与实验的成败有直接关系,所以让学生重点观看。在观察环节,笔者引导学生依据视频直观观察到的染色体位置分布情况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归纳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利用微课助力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不会感觉到乏味,还会切实地学习到知识,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五)课前课后助力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不能随时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梳理生物的重难点知识或讲解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用空闲时间继续学习不懂的知识或进一步巩固知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进度,查缺补漏或拓展知识,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结 语
巧妙利用微课优化生物教学,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同时,学生通过微课可以随时进行个性化学习,实现与教师不同时空的知识交流,从而随时随地学习高中生物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真正实现有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