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9-11-27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开发区小学欧阳锦贤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26期
关键词:雷锋词语课文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开发区小学 欧阳锦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文本特点和学情,立足语文课程性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分析和解读,领会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内涵,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如何将“语用”理念渗透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引导学生开展语用实践,提升语文素养?本文试以一些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一、重视朗读感悟,奠定语用基础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分析所读内容,在获得深刻的内心感受时掌握课文中语言的运用方法,使他们的写作能力获得提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需要把朗读教学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利用多种朗读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朗读培养语言,积累丰富的知识,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案例回放】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比尾巴》教学片段。

1.教读问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教师通过范读让学生对比课文中的问句和答句。(提示:让学生感受到问句的语气是要上扬的,答句要读出自豪感)

(3)以“谁的尾巴长?”为例,让学生练习读。

(4)出示文中更长的问句“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让学生练习读,并提示在中间稍作停顿再读。

2.教读轻重音。

(1)教师范读。(提示:问句的重音落在表示尾巴特点的形容词上,答句的重音落在动物名称和尾巴的特点上,轻音放在“的”字上,不拖音)

(2)学生练读。

3.尝试自读。

(1)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问题。

(2)再次阅读课文,分组讨论所提问题。

4.进行角色扮演。

教师扮演狮子大王:谁的尾巴长?

学生扮演小裁判:猴子的尾巴长。

……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进行独立思考,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来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速度、语气、语调等。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进行深入对话,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和内涵,学习课文语言的使用方法。在朗读过程中,教师采用了范读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跟读一边思考,结合想象体会问句和答句的内容。结合想象画面进行的朗读训练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小动物的活泼和可爱,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使他们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分析课文,能够抓住重点内容进行理解。在自读课文时,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找出问题,并在相互讨论中分析问题,促进他们思维的深入发展,顺利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扮演过程中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特色,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二、注重遣词造句,提升语用能力

维果斯基说:“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课文时分析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使用语境和使用方法,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后,学生还需要通过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强化理解,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掌握词语的运用方法。在词语分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使他们能根据课文描写的情境分析句子,体会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情特点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句子、运用语言的能力。

【案例回放】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海底世界》教学片段。

揣摩词语,锤炼语感。

(1)出示话题“____”这个词语用得真好:_______________。

(2)教师示范:“闪烁”这个词语用得真好,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像星空一样的奇妙的海底景象。

(3)学生默读、思考、交流。

预设:“窃窃私语”这个词语用得真好,让我们感觉小动物们在说悄悄话,太有趣了。

“打鼾”这个词语用得真好:让我想到爸爸的鼾声,原来海底的动物这么有意思。

“巴”这个词语用得真好:写出了这些贝类的聪明可爱,它们知道用怎样的办法省力去周游世界。

……

学生在分析课文中词语的过程中,掌握了词语的运用方法,在学习实践中提升了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让他们学会分析和揣摩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模仿学习词语的使用方法,在真正的语境中进行实践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学生通过揣摩词语、模仿句式在语境中锻炼词语表达的方式,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获得了质的飞跃。在分析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时,学生积累到的词语得到有效的运用。这样的遣词造句训练不但立足文本,落实语用,还能让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实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性。

三、挖掘情感要素,实现语用目标

语文学科是一门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课堂教学离不开情感的参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文本的情感要素,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音乐渲染情感、用生动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分析内容时能够与课文中的情感进行融合,获得深刻的学习感受,实现高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案例回放】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片段。

1.细读句子,想象画面。

(故事一:冒细雨抱小孩)

(1)指名读第1、2 小节,圈出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

(2)想象一下,当时雷锋叔叔是怎样抱孩子的?(紧紧地抱着,甚至用自己的外套裹着孩子,生怕孩子被雨水淋着)

(3)自由读第1、2 小节,看看雷锋叔叔帮助孩子的时候所处的环境怎么样。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抓住“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路”想象周围的情况,相机出示相关环境的图片,体会雷锋叔叔在抱小孩时的艰难以及雷锋叔叔关爱他人的决心和毅力。

2.小组合作讲故事。

3.拓展想象,仿说诗句。

以上案例,教师将文中对于路途上的风景的细节描写作为情感突破口,通过对“小溪”“小路”的拟人化描述的探究,引出了雷锋叔叔的英勇事迹,那朴实又真挚的描写显得十分动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那一抹温暖和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此基础上,顺势设计小组合作讲故事,交流雷锋和身边雷锋的故事,体悟“雷锋精神”的真正内涵,感受雷锋精神无处不在,从而引导孩子学习雷锋,助人为乐。有了生动的故事,仿照诗句说一说,促进学生把课文所学进一步内化,是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此外,采用复述训练,能促进学生将课本语言吸收为自己的语言的有效手段,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促进了学生语言的规范化。

根据以上的阐述和分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基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提升语文素养。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必须直面语用教学,根据学情和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巧妙设计,使语文教学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顺利进行,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雷锋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找词语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写给雷锋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