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剧本课堂”教学实践探究
2019-11-27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张 虹
“剧本课堂”就是根据学生主体设计剧本,并指导学生在学习、创编、表演过程中实现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课堂构建方式。目前“剧本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剧本教学的目的以及过程的理解存在误区,因此,加强教学研究,合理定位剧本教学,构建生动、高效的“剧本课堂”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突破的关键。
一、小学语文“剧本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剧本课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娱乐学生,更是为了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剧本的熏陶下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剧本开发与实施,对于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剧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剧本中不仅包含语文知识,更包含着生活常识以及丰富的情感价值,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演绎剧本的过程就是融入生活、体验情感的过程。第二,“剧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在与剧本的互动中,能够产生质疑、探索的动机,并在演绎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拓宽想象,进而从多个角度体会剧本中的美学元素,提高美学欣赏能力。第三,“剧本课堂”的构建有利于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剧本课堂”与传统课堂存在明显差异,学生在剧本的学习、阅读、编创、演绎中占据主体地位,因而形成了与传统相对封闭的课堂截然不同的开放式课堂模式。
二、小学语文“剧本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第一,设计剧本,根据学生综合发展需要提供学习资源。由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独立编创剧本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在小学语文“剧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剧本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剧本素材。在剧本设计中,教师应立足文本进行分析,结合相关资料适当丰富剧本内容,以完善剧本情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有效理解人物、剧情以及冲突矛盾等;明确剧本设计的目的,如在《盘古开天地》的剧本设计中,教师应从神话故事背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培养等角度充实剧本内容,确保“剧本课堂”的构建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学生提出的多重目标要求。
第二,阅读剧本,指导学生在深入研读中欣赏、理解剧本。在将剧本交到学生手中后,教师应依据学生主体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在细品慢嚼的过程中调动对剧本的热情,在欣赏剧本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美学价值。例如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根据故事内容编创了剧本,并指导学生从戏剧冲突中了解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带来的烦恼;从台词分析中了解胡萝卜先生、小男孩、鸟太太的性格特点;从剧本结构梳理中对人物、事件、时间、场面等进行了解与体会。这样才能实现对剧本的全面解读,把握剧本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以及戏剧冲突,进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表达的热情。
第三,编创剧本,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善、丰富剧本。小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且对于自我表达有着强烈的渴望,因此,教师在“剧本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鼓励其尝试编创剧本,将自己丰富的想象融入剧本中来,在人物的塑造、场景的构建、剧情的冲突中呈现展现自己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与认知。例如教师在写作教学设计中,可以以“科学幻想”为主题,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剧本编创小组,并通过为各小组提供相关素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记录、讨论的过程中创新情节、完善台词,从而在想象中完善、丰富剧本。
第四,演绎剧本,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完成情感表达。在小学语文“剧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剧本进行演绎,让学生在与人物的融合过程中深入体会剧本,并深化对自我发展的认知。例如在《西门豹》的文本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表演情境,在剧中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魏王、老大爷、卫士、巫婆、女徒弟、官绅、老百姓等;通过场景转换,西门豹需表演接旨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了解河伯娶妻,用妙计打破河伯娶妻的迷信,惩治巫婆神棍,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恢复生产等情节,从而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了解西门豹这一人物。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应结合学生主体的情感认知发展特点,构建“剧本课堂”,引导学生在学习、研读、欣赏、演绎的过程中拓展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塑造情感价值,进而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