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内角长方体动手

李 芳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山下中心小学,福建南平 353000)

引 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教师的指导不断去探索未知领域,在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进行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学生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来获得新知识,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当累积到一定量的知识后,学生就拥有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必备能力。因此,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生动具体、具有现实含义的学习情境,在设计情境时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背景为基础,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在感到熟悉的同时发现其新颖性、挑战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充分的思考,并能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1]。

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这一课时,可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欲望。暖羊羊和美羊羊是一对好朋友,暖羊羊住在羊村的南边,美羊羊住在羊村的西边,它们的共同爱好是阅读课外书籍。今年,他们决定从三月开始去羊村的图书馆看书,并且两只羊都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暖羊羊说:“我要每隔五天去一次图书馆。”美羊羊说:“我要每隔三天去一次图书馆。”那么在这一个月里,它们能见几次面呢?小朋友们可以帮助它们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问题公布后,学生们都积极地思考,寻找正确答案。如此一来,学生的求知欲被完全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加入寻找答案的队列,并借助各种资源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提供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学引导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就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亲手操作,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知识。作为教师,要始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2]。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课时,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提前准备好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卡片、钝角三角形的纸片和剪刀。开始上课后,教师就提出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看谁能把自己的卡片通过剪、拼、折等方法,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接下来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学生在了解了规则后,都积极地开始思考,并在讨论后进行剪拼。不一会儿,就有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三角形的内角和好像等于180度。”有学生说:“我先把三角形卡片的三个角都剪掉,然后发现它们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是180度,所以我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学生说:“我和他的方法不一样,我把正方形卡片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还在动手操作中,学会了如何利用已学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思维方式。案例中,教师为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亲自实践,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自身能力解决难题,充分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以及解决问题的快乐。

三、提供指导,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动手操作时,随着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展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各不相同的尝试结果也让他们充满疑惑。这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的自由交流中厘清思路,解决疑惑,从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上课后,指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概念有初步认识,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有几条棱?根据棱的长度可以分为几组?棱的位置和长短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然后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研究。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教师再适度地对有疑难问题的学生进行指导,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轨道上,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当然,教师在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时,要控制问题的难度,使设计的问题既不会难倒学生,但又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当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动手操作取得一定成果时,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

四、培养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运用直观的演示方法外,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萌发创新意识。真正的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巧妙灵活地解决问题[3]。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课时,学生掌握了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画角的一般方法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假设要画120度的角,学生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的,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同学们能不用量角器准确地画出这个钝角吗?”学生们带着疑问又进入下一轮的动手操作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新的画法:一种是用直角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另一种是用两个60度的角拼在一起画。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了创新,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同,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再次提出问题:“其实还有一种画法,有哪位同学发现了?”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积极探索,终于发现了另一种画法:用三角尺的一边和另一个三角尺60度的角,利用平角减去60度的锐角得到120度的钝角。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发现创新,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能加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 语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新知、发展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学习和动手操作结合在一起,精心选择适合教学目的的操作活动。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尽量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进取精神。

猜你喜欢

内角长方体动手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制作长方体盒子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