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与训练强度分析

2019-11-27杨钧

灌篮 2019年3期
关键词: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文/杨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田径运动项目备受欢迎,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下,加强田径教学对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的,但是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改善。在田径教学中,由于理念陈旧田径训练量和驯良强度略有不足,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严重制约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故此,应该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为后续相关体育教育教学提供可靠依据。

一、高校田径教学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中的不足分析

(一)田径教学地位不高

纵观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来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体育田径教学缺乏充分认知和重视,影响到高校体育田径教学活动顺利展开。通过场情况下,人们在关注体育赛事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比赛结果和奖牌获取情况,却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活动了解知之甚少[1]。还有很多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田径课程,教师未能定期培训和指导,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经验和理解进行教学,教学合理性有所不足,学生的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不符合要求。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多数停留在实践摸索阶段,很多家长和学生对田径教学认知存在偏差,仅仅是学生文化课成绩不理想情况下,才会将多数精力投入到田径训练中,期望通过体育特长生来获得良好发展。

(二)田径教学功能弱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差异显著,多数学生认为田径是专业运动员擦会进行田径训练,普通学生不需要在田径教学中投入过多精力,过分关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有所不足。高校安排田径教学训练,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弥补初高中学生田径训练缺失的问题。尽管田径教学看起来简单,但是训练不当可能出现身体损伤,影响到田径教学效果提升。

(三)教师的辅助作用发挥不充分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关于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选择,需要教师充分考量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但是,当前多数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不足,未能充分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调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田径训练中缺乏自主安排,多数是盲目听从教师安排,但是由于专业指导不足,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相背离,不利于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目标实现[2]。部分教师在田径教学中,采取学生自主训练,未能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悬链强度,极大制约学生的田径能力提升。

二、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调整措施

(一)构建完善体育田径教学训练体系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为了选择合理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体育田径教学训练体系,促使田径训练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在合理的田径训练制度下,充分考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和训练,调整好不同学生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学有所成,提升身体素质同时,充分掌握田径技巧和能力。

(二)合理安排田径教学时间和强度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为了充分提升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应该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在日常田径训练中,以提升学生的体质和速度为主要内容,在比赛前突击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成绩[3]。但是,此种方式并不适合高校学生体育训练,可能导致学生肌肉疲劳,影响到后期训练成果。故此,在日常训练中,应该时刻保持警惕,日常训练逐步比赛化,真正的将每一次训练当做是比赛,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在后续比赛中获得可观的成绩。

(三)加强日常训练和专项训练

为了可以提升田径训练成果,可以在安排日常训练的同时,积极组织专项训练,针对某一项来强化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专项训练,有助于深度挖掘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水平,更好的应对比赛。但是,专项训练不能太过专一或是宽泛,否则可能导致学生肌肉发展不平衡,影响训练成果。同时,专项训练同时,还要强化训练,以便于巩固训练成果,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田径教学中,需要充分结合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促使学生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保持良好心态,提升田径运动水平。

猜你喜欢

训练量田径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计数:田径小能手
锻炼
新发现
高中田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要点分析
关于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相关探析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于青少年田径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分析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