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课堂融合智慧阅读的评价
2019-11-26何雄英
何雄英
【摘 要】小学作为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此后的学习有启蒙与奠基的作用,小学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重大。因此,小学时期的教育不能光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还应对学生的价值观做好足够的指引,这样才能培养出从能力到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然而这项课程在整体上偏于成熟化和理论性。对于刚刚启智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如果仅注重字面上的阐述和灌输,教学效果会受到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进行此类课程的教学时应注重改变教学方法。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推进过程中,融合智慧阅读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智慧阅读;教学效果
当我们对一个人进行评判时,虽然其能力是重要的判断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以其道德修养为根本,这也是国家在小学时期就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这种引领价值观的课程的原因,学好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品行而言至关重要。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有限,该门课程的学习对他们而言并不容易,而受教改的号召,智慧阅读这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方法出现,我们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这种教学方法对课程推进有很好的帮助。因此,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提出策略性评价。
一、故事类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推进,智慧阅读之所以适用,是因为所面向的教育群體处于低龄层,他们的意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处于浅薄且待开发的阶段,因此他们对具有较强哲理性的文字类的课程的理解能力与思考有限,并且倘若课程有枯燥乏味的倾向,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对此类课程的兴趣也会逐渐耗尽,而智慧阅读融入该类课程的课堂,可以将本来机械、单薄的文字故事化,让所有的知识点在学生脑中形成立体化的意识,更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学习就像读故事一样轻松。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中第一章《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学习中,学生对社区通常很难有较清晰的认识,这时教师可融合智慧阅读的方式,将一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引用到课堂中,可引用《六尺巷》的故事启发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告诉学生要与邻为善,与社区中的人相处时要宽容待人,从而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最终达到对学生基本行为模式的引导与定型,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也不会有难以理解的困难,反而会对这种有戏剧性的事物产生兴趣,有利于达成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智慧阅读加强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之所以可以融合智慧阅读的教学方法还在于它的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也就是说这门课程与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基本存在的。正所谓物质决定意识,智慧阅读的读物作为意识的基本存在方式,因此也与现实生活有着无法割舍的联系,由此根据两者的基本相似性,我们能够发现两者是十分契合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智慧阅读是十分明智的,小学生的意识大多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印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融合智慧阅读会让他们对知识点产生共情,可增强他们对课程的理解。
比如,在北师大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章《生活中的你、我、他》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虽然对身边人与自己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是不够清晰,教师如果在讲课时靠单纯的叙述是很难说明的,这时教师可以融合智慧阅读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书中是以孩子为主要叙述对象,有利于学生理解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质以及与他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教师可以让他们通过书籍中的人物行为理清与身边人的关系,将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与知识点进行融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
三、智慧阅读加强师生互动巩固课程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像道德与法治这类科目由于课程本身偏哲理性的解释与阐述,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像数学、语文等科目一样进行足够的师生互动与讨论,这就会导致教师对学生对课程的了解有欠缺,对学生能否比较深刻、清晰地理解课程很难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也会很难产生共情,从而失去对课程的兴趣。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智慧阅读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能让师生之间对故事进行共同探讨,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实现教学气氛的调动,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比如,在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章《快乐的学校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学校没有足够的理解与印象,总是认为学校是束缚自由的地方,而教师在课堂上如果不好好引导就很难与学生的思想产生默契,像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它会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件光荣、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这样就将这种典例性故事与课程很好地融合了,就会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意识实现扭转与纠正,从而达成课程的教学目的。
结语
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虽然只作为副科出现,但它对学生价值观与哲理化思维有引导与纠正定型的作用,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应在挖掘教材的同时注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不辜负身为教师的职责,不辜负为祖国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王敏捷,郭艳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J].吉林教育,2018(12):51-52
[2]孙静.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德法融合策略的实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2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