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之学

2019-11-26张红梅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师专函授君子

张红梅

“考不起学,就回来种田。我妈指着门背后的扁担箩筐跟我说。”说这话的是我母亲。外婆教育她读书上进的话成了她教育后代的经典。

“牛饮!女孩子不能这样喝水,要文雅一点。”外公低沉严厉的语气好像还在我的耳边。那时我大约11岁,八月的烈日烤得我口干舌燥,我正捧着茶杯“咕咚咕咚”大口灌水。

家长的言传固然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烙印,但他们的以身示范常常更容易打动孩子。

我读初一时,父亲开始读函授文秘大专。一次,我看到父亲正伏在写字台前做一张考卷。那是函授学院寄来的试卷。他好像遇到了难题,皱眉沉思着,迟迟不动笔。“爸,题目难的话就问问别人嘛,反正这里又没老师监考。”我自作聪明的建议遭到父亲的连连摆手,他眉毛也不抬地摆着手,那是拒绝,也是示意我离开。

父亲出身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念完初中就去参了军。虽在部队自学了许多知识,但复员回到地方工作仍然坚持学习。他下班回家后,不是读书做笔记就是看报学内参,基本没有什么娱乐。在我眼里,他就像个苦行僧。

这个苦行僧某天突然转了性,回家和母亲一起做了一桌好饭菜,还开了酒,乐呵呵地招待全家:“今天庆祝一下,我大专毕业啦!”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笑眼弯弯、红光满面的得意情形。

父亲告诉我们他学的很多东西都用在了工作上,不仅自己感觉自信了,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他说这话让我明白了那些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和坚持独立解题的所在。“学做一个有用的人”是他对子女的要求,也是他不断践行的信念,又成了逐渐受他影响的别人的追求。

我高三时因为身体不好而选择了本市师专的提前录取考试,考试比较轻松地通过了,这样我就比参加七月高考的同学早解放了一个半月。但是我一点也不高兴,因为我的志愿是上南京师大。就在我无精打采地读师专时,同宿舍的好友叽叽喳喳兴奋地议论起自学考试来。她们约好一起报考,也鼓动我参加。“我们考南京师大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吧,这文凭很硬的,国际认可的。”“听说考前会有南师大老师过来辅导,应该不会难考吧。”“师专老师也说考个本科是必须的。”“反正现在学校里有时间,大家一起学一起考也不寂寞。”于是我就跟着她们一起跳进了自学考试的大潮里。

读师专与自考让我更深刻地感悟到“为自己而学”的不易和可贵。坚定学习意志、寻找学习方法在数年间起起伏伏,直到我站上讲台对学生说“教你们是为了不教”,才明白“不教”的真正含义。

一位成人学生曾经非常激动地感谢我:“张老师,您教的应用写作帮了我大忙,这次公务员考试考到了!”我并没有研究过公务员考试,也没有押题的本事,学生的感激源于对我认真教学的尊敬,其实她也赢得了我的尊敬,因为她懂得了“不教”和“为自己而学”。

另一位学生也让我心生敬意。她毕业于江苏电大法学本科,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后,成功获得一流律所的律师席位。接着读完中国人民大学的在职法学硕士,现在一边忙工作一边带娃,还在报读业务上的一些研修班。我问她:“学这么多,累不累?”她笑笑:“不学会更累,现在知识更新得很快,不学怎么办好案件?”她的勤奋赢得了客户的信赖,随着业绩上升,她成为了律所的一名合伙人。

不仅是学生、在职人员在求学,许多退休人员也在坚持学习,他们动人地阐释着“终身学习”。我母亲刚退休学炒股,听讲座记笔记,一个学工的人居然学起了金融,股票炒得稳稳当当。现在,她又跟一群老姐妹学养生按摩,彼此帮助,倒也互相减缓了一点病痛。

荀子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意思是说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荀子身处的时期赋予“君子”地位、性别意义,还有更多的道德意义,所以那时只有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的地位高的男子才配得上“君子”的尊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也追求君子之学,而且君子的含义远比古人宽泛,现在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为君子。多么巨大的进步呀!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千千万万的人才,不论男女、不拘出身、不限行业。国家为培养各种人才而不断改革教育,拓宽成才渠道,营造学习氛围,少年儿童有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国家又设法改善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教育;而高等教育从高考、函授、自考到今天的远程网络教育,还有各种民办教育等等,可以说成才之路可谓条条大道通罗马。学习成长起来的中国人聪慧、友善、健康得让世界震惊!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体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这一点。

当代中国人追求君子之学,不仅是为完善自我,学做有道德有学问的有用之人;也是为了回报培养我们保护我们的亲人和祖国。君子之学,美其身,兴其民,富其国也。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开放大學)

猜你喜欢

师专函授君子
自学
自 学
回忆《诗歌报》函授
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启动 : 捐资一亿,十年赋能3000名西藏一线教职人员
君子无所争
国风·卫风·淇奥
差异教学法在师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英语词典教学与师专英语教学
有君子之道四焉
孔夫子关于“君子”究竟说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