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学生阅读中的“探究热情”

2019-11-26宋凌

文理导航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质疑兴趣创新

宋凌

【摘  要】阅读中的“探究热情”是指学生在阅读中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创新的阅读精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典范的语言运用,启迪智慧、熏陶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探究;兴趣;质疑;创新

“探究热情”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比较珍贵的情感,因为有“探究热情”才会有“阅读行动”,才会有“阅读收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思维,实现创新解读。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进行创新设计,运用不同的形式保持学生的阅读“新鲜感”,避免枯燥的“任务式”阅读,多组织“感受式”阅读,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阅读需要兴趣,带着兴趣的阅读才是一种享受。阅读最忌讳支离破碎的剖析分解,破坏文章的整体美。有的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上来投影诸多问题,让学生逐题解决,像是做检测题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始终要想着如何组织问题答案,阅读成了“被动”行为,这样学生会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当然体会不到阅读的乐趣。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设适宜阅读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愉悦。对课文的阅读,教师要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中的人物对话,感受字里行间的趣味性。学生愿意读,才会有探究的欲望。

如《修鞋姑娘》一课,写的是作者修鞋的一件小事。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文章时先展示了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并让学生查找工具书,明确其内涵,又为学生补充了有关这句俗语的小故事。之后学生读文章,找出文中能用这句俗语概括的事件。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这个心理,以俗语故事导入文章阅读,学生兴趣较浓厚。文中“修鞋姑娘”的坦荡和真诚无疑便是“君子”,“我”对修鞋姑娘的揣测以及没带钱包的紧张,足以表现出“小人”的一面。文章最后以“信任”结尾,表现了“真善美”的力量。

学生带着兴趣阅读,自主分析文章主题,正是“阅读探究”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营造出浓浓的阅读探究氛围,引领学生进入快乐的阅读殿堂。

二、鼓励质疑,激活探究思维

学生在阅读中能提出疑问就说明有了思考,质疑是探究的开始。阅读教学中提问题的一直是教师,年级段越高,举手发言的学生越少,能针对文章提出问题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因为高年级段的学生自尊心更强,害怕提出的问题太幼稚引起教师的不满和其他学生的嘲笑,久而久之,课堂就变成了教师“独角戏”的表演,学生思维不愿动,就变成了知识接收的“容器”,课堂也便失去了活力。因此,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成了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教师可以发挥教育智慧,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质疑。

比如,教师可采用趣味十足的“活动”激发学生提问,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阅读一篇文章时,让每个学生针对文章的某个方面准备两个问题,教师以“抓阄”的形式找学生起来说问题(要求:后面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所提的问题)。教师把学生的名字写好折叠在粉笔盒里,像“开奖”一样提问,学生感觉既新鲜又刺激,阅读过程中一定会开动脑筋,多角度思考,提出更多新颖的问题。即使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含金量”,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教师用这种方式可以激活课堂,训练学生思维。

如在阅读《幸福在哪里》一文时,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各个角度的问题都可以,每人说两个。学生为了避免与别人重复,思考更深刻,阅读更细致。有的学生从词语理解角度提问题,想知道“领悟”一词是什么意思,这激发了学生对课文中其他生词的探究。有的学生从文章具体内容提问题: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再次感知文章内容。有的学生从文题本身提问题:“幸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发学生对“幸福”的讨论,探究文章主旨。学生的诸多问题分别从不同侧面研讨了文章,探究精神不断发扬。

三、对比鉴赏,拓宽探究空间

局限于课本教材的阅读,会限制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大语文教学要求语文课堂不断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探究天地。对比鉴赏有利于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能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恰当的阅读材料,用的比较多的是与教材匹配的“同步悦读”。与教材单元主题相类似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对比鉴赏。教师可采用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组织阅读交流,如朗诵演讲、故事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解读,在阅读活动课上,表达出更新颖的观点,凸显自己的个性解读。

如《修鞋姑娘》一课,主题是弘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虽然“我”误会了修鞋姑娘,但最后还是解开了误会,实现了心灵的相通。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篇短文《一盒饼干》,讲的是一位女士误吃了男青年的饼干,之后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被自己视为傲慢无礼、没有教养的“贼”,但已无法请求男青年的原谅了。两篇文章都讲述了“信任”的重要性。之后让学生对比阅读,找出两篇文章的异同,小组讨论,集体展示鉴赏结果。教师可提示学生对文章主人公的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分条列出,展示评比。对比鉴赏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教师要以鼓励鉴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展示成果,呵护探究情感

小学生的阅读情感比较脆弱,需要不断“刺激”才能形成习惯。孩子都喜欢“炫耀”,教师可借助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提供阅读展示的机会,呵护学生的探究情感。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的态度,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比如,在阅读中学生的探究性意识是否强烈,学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学,学生对文本的分析是否条理,学生的阅读体验是否真切等。教师的评价具有引领作用,学生能在教师的评价中不断审视自己的阅读行为,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要组织灵活多样的阅读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不断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验情感。读书交流活动可有效加深阅读探究程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阅读体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主题。课外阅读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同读一本书,从故事内容到传递的哲理,每个小组开展自己的读书交流会,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探究中,分享阅读乐趣,实现阅读情感的升华。教师可随机加入阅读讨论,点拨学生的阅读认识,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

读书交流没有固定的格式,学生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就以此为讨论的“点”,可以是人物个性探讨,可以是生动的文句描写,可以是文章主旨的理解,可以是某个生字的读音等,所有的交流都是探究活动。如《种子的梦》是一首诗,部分学生喜欢在小组内分段朗读,然后讨论应该用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读完后互相评价,评出谁朗读的更有味道,然后让这个学生谈体会,并指导其他同学朗读,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探究,教师要给予高度评价。

学生只有走进文本,静下心去阅读才能有所收获,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教师可根据阅读实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问,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教材课文只是阅读材料的一小部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类文赏读,使学生在课内外对比阅读中发现文章的异同点,多角度思考,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学生一直处于积极乐观的阅读状态,就可以一直保持“探究熱情”,在阅读实践中汲取中外文化之精髓,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江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9年12期

[2]高晓燕.文体分类意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9年04期

[3]魏小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19年05期

猜你喜欢

质疑兴趣创新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