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文学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1-26须艳
须艳
【摘 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文学又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因而在本课题中,笔者用理论依据论证了儿童文学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产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方法与建议,能更好地为小学语文教学服务。研究结果既可以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
【关键词】儿童文学;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一、小学生阅读的现状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达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3-4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调查发现,有一定数量的小学生没有固定的课外阅读时间,或课外阅读时间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笔者对96名在校的三年级学生做了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安排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9.8%的学生阅读时间在1小时左右,16.7%的学生阅读时间为半个小时,而63.5%的学生表示喜欢读多久就读多久。
其次,小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选择不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分析96名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66.7%的学生选择脑筋急转弯或儿童漫画类的书籍,13.5%的学生选择儿童文学作品,6.3%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辅导用书,还有13.5%的学生选择其他类型。
(二)小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许多小学生喜欢阅读,可大多是走马观花,不能从书本中汲取养分。
笔者对这96名三年级学生也做了关于阅读习惯的问卷调查:①阅读时是否逐字逐句读?29.2%的学生选择“是”,52.1%的学生选择“有时是”,18.8%的学生选择“否”。②对于阅读时是否有圈点、标记好词好句的习惯?14.6%的学生选择“是”,36.5%的学生选择“有时是”,而49.0%的学生表示“否”。③阅读后会把心里的感想写下来吗?11.5%的学生选择“是”,21.9%的学生选择“有时是”,66.7%的学生选择“否”。
(三)小学生阅读兴趣欠缺
小学生阅读兴趣的缺失是造成其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分析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三年级学生中喜欢阅读的占29.2%,为了完成作业阅读的占55.2%,而讨厌阅读的占15.6%。
二、小学生阅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因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可供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不多,无法保证课外阅读时间。
虽然在新形势下,许多家长和教师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但他们也同样认為,阅读应在学习之后,是闲暇时才需做的事情。一旦二者发生冲突,他们往往会舍弃后者,一门心思关注学生的考试,而不是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
小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当与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有关。因为这一年龄阶段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而此时他们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点。但因其具体形象思维依旧是主体,所以其对阅读的兴趣还具有情境性和直观性的特点。
(二)阅读方法不当导致阅读习惯差
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教师在平常不重视对学生基本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但很多教师仅仅把阅读看作是读懂一篇文章内容而已,主要以理解文章内容为目的,忽略教给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方法,又或是在课堂上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迁移和运用缺少训练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领悟文章的情感。
(三)小学生阅读兴趣欠缺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学校因素。教学的应试化倾向严重。教师在分析文章时要按照考试题型的框架进行讲解,以知识结构和课堂为中心。这样的阅读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惯性,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做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样的阅读失去兴趣。
二是家庭因素。许多家长依旧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在课外只能读与学习有关的书籍,让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最终将学生的阅读兴趣消磨殆尽。
三是社会因素。在如今的电子媒介时代,电视和网络深受小学生的欢迎,这让他们失去了对传统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在电视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读书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其阅读能力自然也得不到训练。
三、利用儿童文学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一)见缝插针,抓紧阅读
诺贝尔奖获得者雷曼说:“每天不浪费或不虚度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5分钟得其用,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应该告诉学生:阅读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活动空余、自修课上,都可以读几页书。只要坚持,就会积少成多。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在课余较短的时间内阅读儿童散文或者儿童诗歌,这类作品篇幅较短,且内容充满童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减轻大脑的疲惫,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结合学生实际,推荐合适读物
课外阅读内容应定位于有利于健康成长,富有文学性和知识性、艺术性,而儿童文学恰恰符合要求。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能使儿童于轻松快乐之中有所得、有所悟。
低年级学生依旧处于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可以推荐有大幅图画的童话与神话故事书,例如《小布头奇遇记》《神笔马良》《安徒生童话》等,以及一些浅显又朗朗上口的儿歌。而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拥有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少年小说则是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例如曹文轩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指导最重要的就是方法上的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从怎样阅读童话、寓言、小说、科普读物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上进行指导。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撰写读书随笔,在进行阅读指导的同时使之成为交流读书的平台。儿童文学里寄托着人类对理想对人性深刻的思考,从内容到形式,从情感到语言。所以,为使读书随笔发挥作用,教师应强调读书随笔内容的开放性,摘录、写读后感、写内容梗概、作推荐辞……更应强调可将读书随笔的成果进行交流,进行展览评比、专题交流、互动欣赏,使之转化为学生进一步写好读书随笔的动力。
读书随笔的撰写和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对话空间。在倾吐和对话中,促进了其阅读的深入和阅读品质的提升,更培养出学生好的阅读习惯,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营造气氛,提高阅读兴趣
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内容是关键。儿童文学拥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教师在教学与儿童文学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争辩探讨,让学生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其中,从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在教学《哪吒闹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对哪吒的认识,发挥其主动性。再放出插图,让学生判断哪个是哪吒,引发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哪吒闹海》是一个经典神话故事,课后,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其它的神话故事,如《神笔马良》《精卫填海》等,学生一旦对儿童文学作品产生阅读兴趣,就会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作为家长,应该支持孩子阅读。家长可以带着孩子逛书店,买孩子喜欢的书籍;参观书展,提高其阅读兴趣。同时,家长要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此外,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小学生时刻都在经受社会的影响。因此,社会应该多关注儿童,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注重对其精神文明的培養。
结束语
儿童文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情绪,能提高其审美情趣,发展其创造能力。儿童文学可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素材。尤其是在新课改以来,儿童文学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地关注,因此,教师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更好地帮助学生运用儿童文学的种种特点来提高其自身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48
[2]江苏母语课程教材研究所.当代外国语文课程教材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28
[3]梁俊,刘代友.当前中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现状调查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17卷(2):78—79
[4]毛继东.专家解读新课标与儿童文学阅读[J].中华读书报,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