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露联合糠酸莫米松对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2019-11-26方碧清
方碧清
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皮肤科 362000
特应性皮炎(AD)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比较特殊的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红斑、渗液或者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总是引起患者皮肤剧烈瘙痒,患者的生活状态深受其影响,但是由于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愈手段,加上许多人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不足,所以在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治疗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区,本文通过保湿剂加糠酸莫米松治疗,同时加以沐浴露的使用和未使用沐浴露治疗进行对照,对比两组皮肤表面细菌定植量的改变和患者皮损程度评分变化,来探讨皮肤表面细菌定植改变对特应性皮炎的病情程度和疾病过程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来我科门诊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儿256例,其中男童132例,女童124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岁。256例全部符合Williams关于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本研究与患儿家长充分沟通,获得理解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2)合并皮肤或内脏,血液肿瘤;(3)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4)不遵医嘱用药者或试验期间合并其他药物实验者。将符合入组条件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8例和对照组128例。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每日沐浴,沐浴水温32~38℃,时间15min内,全身使用沐浴露(蓓肤安婴儿多效沐浴露),沐浴后5min内全身使用保湿剂,1d共涂抹保湿剂4次,皮疹处使用摩弥齐牌糠酸莫米松(国药准字H20040853,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涂抹,1次/d;对照组:全身保湿4次/d,温水擦浴,未使用沐浴露,皮疹处使用摩弥齐牌糠酸莫米松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7d、14d及1个月时对比皮损严重部位细菌定植情况。同时在同一时间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皮损严重程度(SCORAD)评分改变。
1.3.1 临床疗效:采用SCORAD评分下降指数来评价患儿经过治疗后的效果。SCORAD评分量表总共103分包含了3个部分,第1部分是通过评价皮损的表面积;第2部分是从皮疹表现来评价皮损情况;第3部分是评价瘙痒的程度。使用SCORAD评分下降指数评价治疗效果,痊愈标准:指数≥90%;显效: 60%≤指数<89%;进步:20%≤指数<59%;无效:指数<20%。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进步率。
1.3.2 细菌学检查:使用无菌棉签在皮损严重部位(4次采集标本部位相同)及临近皮损5cm处正常皮肤采集标本置于无菌稀释液中送检,记录细菌阳性患儿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数据经过校对无误后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间比较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7d、14d、1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发现在加以沐浴露使用的观察组,患儿的皮肤有明显改善,表现为皮损的面积减少,斑块变薄或消失,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瘙痒明显减轻,并随着时间的递进,皮损和主观症状进一步好转,病情得以有效的控制。对照组皮肤的皮损皮疹消退速度缓慢,瘙痒程度改善的程度没有观察组明显,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复发情况,在治疗7d、14d时两组患儿总有效率相当(P>0.05),在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儿皮肤表面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 本文中主要分离的阳性菌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两组患儿皮损与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第14天及1个月时观察组患儿的皮损部位和正常皮肤部位细菌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皮肤表面细菌学检查结果对比[n(%)]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尤为常见,儿童特应性皮炎占皮肤科门诊的绝大多数。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在门诊是越来越多,发病率每年都增加。顾恒等[1]曾经于2002年在南京市区做过关于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在2004年的时候报道了,在2002年期间,南京市区1~7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占2.57%。2011年9—10月,宗文凯等人[2]再次对南京市区的2~6岁儿童进行特应性皮炎发病率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南京市区2~6岁儿童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竟高达5.88%,时隔10年,2011年南京市区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发病率比较2002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有明显升高。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瘙痒非常剧烈,常常导致睡眠障碍,同时疾病反复发作给患儿生活造成极大影响。特应性皮炎可以引起患儿平时生活中出现行为的异常,突出的表现为容易生气,举止多动,性情急躁不容易安定,易受刺激[3]。患儿常因皮肤瘙痒,夜间醒起次数增多,睡眠质量无法保证,从而影响患儿的发育,也导致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日益增加的患病率和病情的严重性迫切要求医生帮助患儿解决瘙痒问题,必须深刻了解其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治疗特应性皮炎患儿。目前人们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还没能够完全了解,大多数人认为特应性皮炎是因为环境作用于遗传上,或者两者的相互作用而触发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发现有3个类型的基因和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联,它们分别是皮肤屏障相关基因、固有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特异性免疫反应相关基因[4]。所以特应性皮炎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各种免疫等参与下,特应性皮肤表面的屏障功能遭到破坏,皮肤表面屏障功能的破坏又进一步导致了皮肤表面微生物发生了改变,直接表现为微生物的多样性改变,个别菌群的大量繁殖[5]。目前,许多研究都发现特应性皮炎皮疹的地方微生物定植在发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作用。从1974年开始,Leyden[6]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损中分离出了金葡菌,检出率大约为90%,并在所有临床表现为渗出的皮肤表面都分离出了金葡菌,而且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外观看起来正常的部位也可分离出金葡菌,分离出金葡菌的密度比健康人皮肤金葡菌的密度高出许多。国外学者[7]检测了健康人皮肤中的金葡菌,发现金葡菌主要分布在鼻前庭、腋窝、会阴、足趾擦烂区等部位,健康人群皮肤金葡菌的检出率为5%~30% 。张秀钦等[8]通过对患者皮损部位、非皮损部位、健康人的皮屑的刮取进行真菌的培养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比健康者皮肤表面念珠菌、红酵母明显增多,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皮肤表面念珠菌、红酵母含量多于中度患者,表明真菌定植与皮损的炎症严重状况也有相关。
患儿因为剧烈瘙痒而搔抓皮肤导致皮肤破损,加上患儿运动流汗等诸多因素为皮损处微生物繁殖提供了优越环境,皮肤表面的金葡菌异常繁殖,加快了皮肤屏障地破坏速度。金葡菌本身具有破坏皮肤屏障的能力,可以激发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的炎症,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另外可以通过分泌肠毒素A和B,诱发或者直接激活 T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加重特应性皮炎的炎症[9-10]。金葡菌的超抗原可以诱导PBMCs糖皮质激素受体B,导致特应性皮炎患者对糖皮质激素药膏外用的敏感度下降,或者对糖皮质激素药膏产生抵抗作用,所以皮肤表面金葡菌的异常繁殖是导致引起特应性皮炎发作或者加重特应性皮炎皮损的重要因素[11],同时使得治疗不敏感。更有研究证实特应性皮炎病情发作或加重与皮损处金葡菌定植或感染有关,针对金葡菌的抗菌治疗可减少其定植并有效改善临床症状[12]。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策略主要是避免诱发疾病发作的因素比如饮食、环境的控制、皮肤屏障的保护,如多次反复涂抹的保湿剂、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特应性皮炎患儿的皮肤常常表现为皮肤脱屑,对刺激物敏感,严重时皮肤还表现红斑、渗液,常常让患儿乃至于医务人员误以为沐浴露将加重患儿病情,拒绝使用沐浴露,所以临床上经常能遇见多年未使用沐浴露的患儿,结果导致特应性皮炎患儿皮肤表面的菌群大量繁殖,诱发特应性皮炎往严重化、难治性发展,2014年中国特应性皮炎的指南明确指出皮肤的基础护理对特应性皮炎治疗非常有意义,沐浴露的使用除了用于清除皮肤表面污垢,还可以通过减少皮肤表面细菌定植,促进皮损愈合,减轻瘙痒症状,防止复发,适合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推广。
综上所述,使用沐浴露可以有效地通过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定植从而促进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恢复。证明皮肤表面的菌群对于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和病情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