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9-11-26姚晓霞
姚晓霞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第一小学 四川 绵阳 622654)
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会有一定的困难。而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一般采取讲授法和问答法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在现代教学活动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地结合,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活化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难以理解和运用,且容易对数学产生排斥心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发现蕴含的数学知识,并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构建出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化的理论知识通过形象化的生活场景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构建出一个郊外野餐的场景,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可以让学生从分2瓶水、4个苹果入手,懂得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遇到平均分的情况,而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就可能会碰到不满一个的情况,比如平均分一个蛋糕,这个时候及需要一种新的数来表示,那就是分数。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分蛋糕的动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一块蛋糕与整个蛋糕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分数的概念,明白只有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用分数来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分之一就是1/()。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消除学生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排斥心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应用信息技术,形象化展示知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化为主,与包含大量抽象化知识的数学教学内容存在着矛盾,即便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习起来也不容易。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精心制作成课件,从而使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具体化、形象化,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能够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认识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飞机、电脑等物体的图像,并将其进行对折演示,从而验证这些物体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又如,在《平移和旋转》一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想象图形的旋转画面,从而判断旋转后的情况,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教师通过讲授进行引导也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展示图形旋转的动画,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旋转角、旋转中心,并且判断出图形旋转后的样子。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演示,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实践操作等行为,逐渐积累自己的经验,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促进自身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和信息资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去理解知识的意义,提高认知水平,还能够促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和思考,自主研究出要学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一课的时候,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求长方形周长的公式,如果教师直接把公式告知给学生,难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再用多媒体展示算式的变化过程:4+3+4+3=14(厘米),4×2+3×2=14(厘米),(4+3)×?2=14(厘米)。最后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最佳计算公式:(长+宽)×2。这样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4.小结
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育,更要注重智慧的教育。教师要认真发掘信息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