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从众行为的角度谈班级管理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笑小团体纸条

唐 莉

(重庆市九龙坡区和平小学校 重庆 九龙坡 400000)

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孩子们之间互相模仿,互相影响,所以,许多时候班上会发生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情,常常让授课的教师感到莫名其妙,比如有时候正上着课,老师会发现孩子们会无缘无故的发笑,有些孩子会热衷于上课传纸条,男孩子会一起玩同一个隐秘的游戏……细心的班主任会发现,许多时候孩子们的行为是莫名奇妙的,有时甚至毫无征兆就发生了。这些突然发生的事情往往令人防不胜防,大伤脑筋。

其实,从现象来看,这种事情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孩子莫名其妙地发笑,若不是有人故意逗别人发笑,就是因为其他孩子在发笑,他觉得有趣,所以也就跟着笑起来,觉得不笑就会脱离团体。女孩上课传纸条,则是受到其他人也在上课传纸条的影响,见到别人在传纸条,我不传多不好意思啊。男孩子们参加玩同一种游戏,同样是因为有其他孩子首先在玩这个游戏。班上大家都在做的事,如果我不做,我在班上就失去了存在感。学生是人,免不了有强烈的从众心理,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了,他们三观还未确立,处在模仿学习阶段,从众是最佳的选择,无论好坏。因此班上常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的事情,一种不好的现象老师才批评了,没多久又有学生犯了,老师常常头痛不已,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就会有发现,既然学生有从众心理,那么万事总有因,这个“众”总有一个源头吧?有,肯定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找到这个“源头,”并设法引导和矫治这些不好的习惯。

在班上的学生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小群体,有时是学习好的同学为一个群体,调皮捣蛋成绩差又不怕批评的人为另一个群体,自认为有能力但没被老师重用的又为另一个群体,所谓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这个意思。在各种各样的小群体中,有着极少数人,在他们那个小群体中有着比较高的威望,他们的言谈与行为,有意无意中对其小团体成员有着极大的影响,这种人很会看“眼色”,老师不仔细观察,还不容易他们找出来。有一个成语叫“擒贼擒王”,要想搞好班级工作,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就要做好些同学的教育工作,通过对他们的激励与惩罚,逐渐引导各种小团体参与到班上的工作中来,树立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怎么做呢?一是治标,一是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收效才好。何为治标?行为矫治就是。心理疏导,则是治本的方法。

先谈行为矫治。学生做事,有时候是习惯使然,没有什么原因的。上课时,上着上着,突然不想听了,干啥呢?传个纸条,与好朋友开开玩笑,反正他也不想听。另一同学看见了,心想,他传纸条没被发现批评,我也这么干,于是乎,大家伙偷偷摸摸的上课传起纸条来,因为很隐秘,老师常常发现不了,有时发现了这个同学传纸条,教育了一下,小小批评,以为这件事情过了。可没想到,不多久又发现另外的同学传纸条,老师很生气,怎么这个事情老是屡禁不止呢?问题的根源就在这个“源头”——这个小团体的“首脑”或者说始作俑者没被老师发现。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发现了,怎么做比较好呢?我的做法是首先找到这个始作俑者,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的做法就是:“打一下,再给一块糖”,什么意思呢?就是老师要仔细观察,找到适当的时机,拿住那个团体的“首脑”,先批评教育一番,让其认识到这样做是错的,然后适当惩罚一下,待其改正了,达到预定的效果了,再适当表扬奖励,以树立知错就改的好榜样。对于学生由于习惯等原因造成的违纪,用行为疗法比较合适,适当的惩罚与合适的奖励是比较好的方法。“首脑”都改正了,成员也就兴不起什么浪了。但是,这个办法属于治标的方法,容易反复。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还得从根本入手,也就是学生的心理疏导。

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独特的心理意义。从心理疏导方面来讲,有部分学生,会因为思想的原因上课搞一些小动作。比如觉得老师偏心啊,故意跟老师唱反调,于是上课故意引诱自觉性差的学生违反纪律,自己却藏在背后,看老师如何处置。还有处于妒忌,要跟班干部抢好朋友啊,上课就传纸条,说笑话。或者上课心不在焉,精神萎靡不振,这些事情,对于老师来说,不可小视,因为这些事情,解决不好,会对于这部分学生造成更大的伤害,轻则影响学习,重则会造成心理疾病,在学校,老师就是一片天,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和矫治,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奇怪行为,教师要因势利导。觉得老师偏心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学生明白老师爱他。想借机获得老师关注的学生,老师要在平时多给予关注,比如和这部分学生讲讲话,了解家庭情况或者兴趣爱好,让他们觉得老师很关心他们。总之,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要仔细研究,区别对待,要以疏导为主,并给予适当语言教育。另外,老师要给这些学生适当的锻炼自己的机会,给他们建立信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把他们引导到健康的轨道上来。

最后,由于各种小团体的“首脑”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人,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加以培养,多花一点心血,把他们培养成小干部,这样,用纪律对其进行约束,用荣誉感对其激励,这样会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猜你喜欢

发笑小团体纸条
两张纸条儿(上)
纸条大侦探
五张纸条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与引导
要不要走进班级中的“小团体”
神秘的纸条
婴儿为何会发笑?
动物一卖萌世界就发笑
女汉子一发彪,全世界都发笑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