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方法初探
2019-11-26郑梅兰
郑梅兰
(福建省德化县第六中学 福建 德化 362500)
1.关注学生体育特长的发展
目前体育课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实行大班教学,以集体为单位进行,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体育教育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学生个体发展应该受到关注,当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初中体育教育对学生以后的体育发展和体育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初中阶段处于体育基础阶段,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体育基础都是在初中阶段形成。
初中阶段的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集中教育,强调团队精神,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还没有得到特别关注。对于学生个体体育发展,体育教师要把体育教学策略制订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制定长期发展策略,例如教师在排球课上,根据训练情况判断出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让他们有目的地进行有关训练。这样学生就可以发挥体育特长,感受体育运动的激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才华,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把体育运动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轻松接受新的体育知识,能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新课改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新知识,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接受所学知识。初中体育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内在联系的问题,创造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动。初中体育教师要确保师生之间地位平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初中体育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加强了交流沟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倡个性发展,要理解个性发展,更多地关注个性发展。教师提倡个性发展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尊重学生主体感受。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掘学生个人潜力,充分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发掘客体的价值,充分理解教学目标,而不是教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自我展示。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适当鼓励和评价,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好奇心,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心理素质、体育能力等进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锻炼方法的训练以及一些能力的培养。
4.创设成功体验,树立自信心
学生的自信心无论对他们的学习还是人生发展都至关重要。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既保持不断的创造力,又保持健康心态。
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因势利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个学生的特长,发挥各个学生的优势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得到某些成功体验,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动机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自我效能理论的观点,以前成功的活动可以使个人对今后成功的期望提高,自我效能会增强,内部动机会加强。所以,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自己能力的提高,就会既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内部动机。
5.合理选择项目,培养坚强品质
选择适当的体育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它学科主要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本体感觉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调节因受场地器材的约束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体育运动有轻松快乐的一面,也有吃苦劳累的一面。教学中我们不能以一面去取代另一面,我们不可忽视一些学生不愿参与的运动项目所起到的塑人作用。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的环境太过呵护而使得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耐久跑教学是这一类学生所惧怕的。曾有人提出取消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达标考试,认为这一教材与快乐体育相背驰。我却不这样认为,快乐不等于健康,我们不能为追求快乐而抛弃健康,耐久跑教学的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还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安排一些类似的教学内容,以弥补部分学生成长环境的不足,当然教学方法不能死板,以免枯燥的教材更加枯燥,要善于运用教具,并给予学生参与的动力,合理地安排运动场景,适时地锻炼学生的忍耐力,让学生体会经过艰苦的努力取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其心理环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总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心理状态不同,引起的反应也不同,如不认真对待,势必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作好全面育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