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9-11-26陈健
陈 健
(云南省普洱市西盟县县一中 云南 西盟 665700)
《新课标》中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进行师生对话。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不仅能给学生以美感,还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教师来说,大多的时间就是在学生面前讲话,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上,但是这个说话要有点艺术、有点特色,讲科学、讲逻辑的。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握好说话的艺术,语言精练,又通俗易懂,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尽管有些物理教师学问渊博,备课极认真,且能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然而因为教学语言僵硬、呆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或疲劳情绪,有些学生就曾这样评说教师:“某某老师上课像和尚念经,让人听了昏昏欲睡。”“某某老师讲的理论太高深,我们听不懂。”如果课堂教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具有较强的魅力。其中教学语言的讲究,是至关重要的。有位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这样写道:“课堂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我,听老师讲课,我常常忘我地进入知识的宝库,科学瑰宝,就在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默契中不断采摘。”学生深切的感受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真实反馈。难怪人们都认为教师的“口才”很重要,这“口才”不应是夸夸其谈,哗众取宠,而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努力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教学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1.巧设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对智慧的挑战,悬念提得好,就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心理学的研究告诉人们: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感到所学的内容需要知晓,需要掌握,学习起来才会兴趣盎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出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引人入胜,一堂课开课好,就容易把学生的心牢牢抓住,所以为了一开课就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许多物理教师除了运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善于借助简单的小实验和趣闻故事引入新课外,还很注重导语的设计,他们往往用几句简洁的语言引入新课,或渲染气氛,或巧设悬念,使教师一开口,就能出现“异峰突起”的情景,扣住学生的心弦。
如在“光的折射”新课教学前,通过观察现象后问:
(1)看斜着插入水中的筷子,为什么水下部分会向上弯折?
(2)透过玻璃缸看手指,为什么手指变粗了?
这些悬念一出来,由于学生迫切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学习新课的兴趣油然而生,求知的心理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敞开在老师的面前。这时,教与学的心理正处于最佳平衡状态,老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新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巧设悬念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也会使教学节奏波澜起伏,在“比热容”这一节的教学中,以往学生对水的比热较大,显著影响气温变化的道理难以理解,反应淡漠。于是我改变了教材的讲法,而先通过奇特的地理现象设置悬念:“每当春夏之交或秋冬之交,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总要‘早穿棉袄午穿纱’,你知道这地方早晚与中午的温差为什么这样大吗?”这奇特的现象立即使学生倍觉惊奇,消除了疲劳现象,引发了积极思维,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举一反三,学生豁然开朗,书中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善于点拨,排除障碍
兵书上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说。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备课不仅要钻研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教法”。要考虑学生的程度,估计他们存在的疑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排除学习障碍。例如要让农村学生真正接受“必须有光进入人眼,人才能看见物体”的知识是不容易的,他们总误认为人眼可以射出光来照见物体,光路图经常这样画,说理题也经常出错,老师用这样的点拨:“同学们想想看,文学作品中为什么经常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天很黑,如果人眼可以发出光来看见物体,在黑暗中还会‘伸手不见五指’吗?”这样点拨使学生恍然大悟,且哑然失笑!
有时故意讲错话、做错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反面的教训有时更深刻。对于“密度”、“力”、“浮力”、“压强”等难度大、障碍多、易出错的重要又抽象的物理概念宜通过欲擒故纵的幽默、诙谐的点拨、发问。如:
(1)木块上浮受到了浮力的作用,铁块下沉就不受浮力作用喽?
(2)有的同学说:“铁比木头重”,那么一根针比一张桌子重吗?
(3)既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那么打人者与被打者受到的力都一样,追究起责任来,两人都该各打五十大板喽?
(4)把手指按在钉尖上摁图钉行吗?为什么?
以上点拨意在启发、引导、调控学生心理、排除障碍,让学生在幽默的笑声中受到启迪,修正错误,获得印象深刻的知识。
3.借助类比,激发联想
农村学生,好奇心强,知识面较窄,教师要善于借助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死的知识讲活。例如,用“拉锯”使学生形象地记住凸透镜成像时,物与像是沿同方向移动的。又如利用“举重”准确地判断出密度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与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或轮船的吃水深度与江、海密度大小的关系。再如从实验得出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后,再用行人定向通过长短、宽窄、路面情况不同的街道受到的阻碍不同来比喻电子定向通过长度、截面积、材料不同的导体受到的阻碍不同。
物理知识无处不有,教学中如能有意识地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激发联想,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利用学生熟悉的歌词:“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加深对相关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又如用成语来揭示相关的物理知识。如:
“孤掌难鸣”——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无风不起浪”——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扩散现象。
“立竿见影”、“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揭示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又如“落叶归根”、“真金不怕火炼”、“瑞雪兆丰年”等成语也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这样的学习,对语文知识和物理知识的获得和理解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学生学起来轻松活泼,乐在其中,且难以遗忘。
事实说明,作为一个教师,的确应该下苦功夫去学好语言。多年来,由于我比较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在课堂中产生了较好的感染效果,学生总表示他们最喜欢上物理课。历届中考,我所任教的课改实验班,物理平均成绩和两率均居片区、南安市前列,指导的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多人次获得县、市多种奖励。这些成绩的取得,勿容置疑,其中语言艺术的威力是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