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19-11-26余开丽
余开丽
(贵州省贞丰县第六小学 贵州 贞丰 562200)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将之映射到学生的学习方面也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由于他们家庭生活条件、智力水平、后天努力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得他们学习中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彻底从过时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尊重学生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模式,促使每位学生都有层层提高的机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素质。
1.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的意义及原则
1.1 意义。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能够发现,较多小学生刚进入校门之时,数学学习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学习方式、家庭教育、后天努力等方面的差异会逐渐凸现出来,学习成绩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所以,想要真实有效的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就必须要将分层教学法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不断感知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让每位学生都有不断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1.2 原则。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为轻松学习及发展,所以运用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即学习水平相近、差距微弱、指引启发、调控及体验成功原则。
2.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1 对学生合理分层。分层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是保证与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方式。分层教学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实施者的角色,学生扮演着执行者的角色。老师分层时必须要通过当堂检测、课堂观察、家校协作等方面来全面了解学生间的差异,针对学生的性格、学习方式、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态度等进行科学的划分小组,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发展层次,以便于每位学生都具有层次性递进学习及发展的空间。同时,编排座位之时,需要坚持以优带差、助差的原则,让学困生取得进步,达成基本的教学目标。此外,为了避免分层教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老师需要在分层前告诉学生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要让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
2.2 设计层次化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需要设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间存在的各种差异,老师必须要设计出层次化的教学目标,相信在此种弹性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获得更为有效的进步。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相关内容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就可以提出以下四个目标:(1)掌握圆的周长的概念及公式。(2)课堂训练,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且正确的计算出指定圆的周长。(3)在习题训练中锻炼学生的推导、比较分析及概括能力。(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分组讨论,集思广益,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针对这四个目标而言,前两者是需要全体学生完成的,第三个目标是针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设计的,第四个目标是针对各层次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相信在此种教育背景下,老师能更好的备课与开展分层教学,取得良好的分层教学效果。
2.3 体现层次化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体现合理的层次化,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它已成为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操作难度极大的部分。为此,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做的便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全面的做好备课及教学设计工作。而其中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所以设计的提问必须要体现启发性、引导性特点,相信在此种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提问教学下,不仅能够顺利的落实分层教学,还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好的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2.4 设计层次化的作业。小学数学教学中,之所以设置作业模块,其目的就是为了精准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可以说是优秀老师通观全局的重要教学手段,能使老师更具针对性的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此,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需从传统的统一式作业中走出来,为学生设计层次化的作业。比如:针对C层次的学生,所布置的作业除了量少外,还需要是基础性题;针对B层次的学生,完成基础作业的同时,还需为其提供少量提高性的题目;针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完成B层次学生作业的基础外,老师需为其提供拓展思维的题目,以便于更好的发散与拓展学生的思维。相信长期以往,各层次的学生都会获得极大程度上的进步,最终取得全面丰收的教学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因素是较多的,老师需要在明确分层教学意义及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对分层教学过程的研究及反思,以便于更具科学、高效的对学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作业等分层,促使学生得以共同性的发展,保持数学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