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与分层教学
2019-11-26黄斌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黄斌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
由于性别的不同,男女生之间的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柔韧性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高职院校在进行俯卧撑的测试过程中,大部分男生都能做到10个以上,而女生则很少能达到这个标准,另外对于一些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测试时,男生则要弱于女生[1]。此外男生和女生之间的运动喜好也有很大的不同,例如高职院校的很多男生都比较喜欢篮球、足球、健身等体育运动,而女生则比较喜欢健美操、瑜伽、舞蹈等运动,所以说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也对体育教学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认知水平的差异
由于成长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学生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会出现认知水平不同的情况,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以下几种类型:慢热型、快速型、不集中型、遗忘型。慢热型学生只要指这类学生在学习新事物、新内容时接受能力比较慢,并且表现出无所适从状态,即便是比较火热的体育运动也是同样如此,无法保持长久性和耐心。快速型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能快速的了解和掌握新知识,但是快速性学生普遍都有粗心大意和学习热情消退较快的情况。不集中型的学生有着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高,但是由于学习过程中不能充分的集中注意力,所以会出现“事半功倍”的问题,学生无法全面的掌握教师教授的知识点。遗忘型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比较高,但是缺乏对知识点的思考,所以导致学生很难在短时间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会出现知识点遗忘的情况,同时这也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最终导致整体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体形体态方面的差异
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形态基本已经定型,而且根据调查研究表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体型主要分为:矮小型、瘦高型、肥胖型,不同体型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所表现的行为也会有所不同,例如瘦高型的学生会选择一些篮球、排球等有身体对抗的体育运动;而一些身材较胖的学生则会选择具有力量型的运动,像铅球、举重、铁饼等活动;然而那部分矮小型的学生因为身体比较灵活、速度快的优势,会选择健美操、武术、等体育项目。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途径
(一)明确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法本质上的内涵就是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差异的特点实施教学内容,而体育教师则需要根据这些特点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大幅度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还能让学生们有更高的学习兴趣。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认真的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化特点,同时为他们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让学生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容活动更多教学知识[2]。而且分层教学法还转变了传统教学法“一刀切”的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体 育教学的健康发展,这也是为学生们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完善的分层教学管理模式
要想合理地实施分层教学法,需要相关的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分层管理模式。例如我国某地区高职院校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的全身检查,然后根据学生的身高、体重、体质等身体数据进行了集中的收集,然后在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学生们的运动喜好和运动习惯进行调查,同时再将这些内容进行结合,最终得出了三种类型,类型一主要包括运动型,这类学生十分热爱体育运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自我运动的习惯。类型二这类型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在日常活动中偶尔会进行体育活动。类型三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而且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同时自身也不擅长体育活动。通过调查研究后将学生们进行分类教学,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管理方式,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在以后的体育课程中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培养一定的体育爱好。
(三)创新教学模式,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
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着一定的兴趣爱好,所以为了更好的实施体育分层教学法,需要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进行针对性且有效的教学管理。例如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场地利用率十分低,体育教师也只是让给学生们进行基础性的热身练习,而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对训练场地进行一定的完善,例如篮球场、乒乓球、滑板场地的建立,让学生们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这样不仅能充分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参与程度和积极性,还能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强度为学生们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管理方案,在这种安全的管理模式下让学生们逐渐提高自身的生活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中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个性化差异的认知水平差异、男女性别差异、体型差异进行阐述,然后对分层教学法的明确分层教学法的内涵、建立完善的分层管理模式以及创新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希望给高职院校相关的体育教学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