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评莎翁十四行诗第23首的修辞

2019-11-26余思璟

文学教育 2019年25期
关键词:借代莎翁通感

余思璟

莎翁写诗构思奇绝、擅用修辞,在其十四行诗第23首中,大量修辞充分为全诗的主题服务,即伟大真爱是难以言表的。通过两个比喻、两个拟人、一个借代和一个通感,诗中的说话人强调他过于强烈的的爱反而束缚了他的舌头,但听话人应该明白,缄默才是爱的真谛。修辞的运用既巧妙新颖地帮助说话者表达出切切真情,也使全诗语言生动形象、颇具说服力。

1.比喻。前8行中“an unperfect actor”和“some fierce thing”这两个比喻解释了说话人有时在他的爱人面前会张口结舌的原因。说话人先把自己比作一个因惊慌恐惧而表现拙劣的演员。他在第5行和第6行进一步描述了他的糟糕表现及其原因。他忘了说爱情盛典的彬彬辞令,因为他害怕相信自己,更害怕听话人不相信他。把求爱者比作演员,形象生动,读者通过感知一个缺乏经验的演员的紧张和不自信,可以理解到说话人在爱情中的缄默是由紧张和自我怀疑造成的。这也是莎士比亚第一次在作品中暗示读者,他曾经是一名演员。接着在第3行和第4行中,说话人把自己比作一头充满愤怒的野兽。然而,猛兽巨大的肢体力量反倒削弱了它的心灵勇气,正如说话人强烈的爱情重负反而减损了他表达爱意的胆量。相应地,第7、8行描述了他的这种无能为力。充满太多的爱,这爱反而显得软弱。用野兽的愤怒来表达他的渴望,用它的强大力量来形容他的爱情份量,该比喻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一个焦虑而无助的求爱者,在愤怒中徒劳地挣扎。

2.拟人。求之不得却哑口无言,说话人只能转而靠自己写的诗来帮忙。第9行到第11行,通过“my eloquent books”和“my speaking breast”这两个拟人修辞,说话人指出:他的作品将帮他传达爱意。说话者用一些人格化的措辞来形容他的诗歌,包括“eloquence”、“dumb presagers”、“plead for”和“look for”。这样,他成功地表明,虽然他本人缄默无言,但他诗歌能言善辩,可以替他抒发胸臆。同时,这雄辩是无声的,对应说明了他的爱是无言的。然后,“speaking breast”这个拟人修辞帮助说话人告知听话人:他的爱深埋于心底。沉默寡言并不代表他无情无义。如有可能,他的真心将会发声,向听话人吐露他的大爱。在这里,说话人以拟人化的辞藻传情,可谓是一种俏皮有趣的示爱良方。

3.借代。接着在第12行,“that tongue”这样一个借代精准地指出情敌诗人的最大特点是能说会道。借代修辞可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也可用其最突出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说话人转变对竞争对手的称谓,不仅表明他对敌人情况的掌握,也显示了他对情敌的蔑视。一个借代巧妙营造了一种幽默讽刺之感。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要让听话人明白:他并不比那个健谈的诗人差,因为他的诗胜于对手的口,能表达出更多的真爱。而且,较之对手诗人华而不实的语言,说话人拥有的只是过于强烈的大爱,这种炽热情感无疑束缚了他的舌头,摧毁了他的自信,使他变得谦卑。

4.通感。尾联的点睛之笔“to hear with eyes”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说话人的爱情哲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学会品读无言之爱,才能感受爱的真谛,这便是一种杰出的智慧。第13行中,说话人劝听话人去阅读和感受他用默默之诗所表达的无声之爱。紧接着,莎翁巧用通感总结并提出整首十四行诗的主旨。通感将人的不同感觉挪移转换,使之相互交错沟通。“用眼睛听”,融合了人的视觉和听觉,活泼新奇地道出说话人的求爱方式和他对爱人的建议。“with eyes”是因为说话人把他的爱意寄托于书面之诗中,对方需要用眼睛来看。“To hear”即对方要学会聆听说话人的心声。通过调动听话人的两种感觉,说话人把他的请求表述得生动明了且更令人信服。这一修辞也强有力地证明:无言之爱是真,学会理解这样的爱是一种智慧。

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23首中,层出不穷的修辞手法绝妙地服务了主题、诗化了语言。两个比喻刻画了说话人过于强烈的爱反使他变得沉默,形象生动;两个拟人传达出说话人的诗正是他的求爱辩士,鲜明活泼;一个借代肯定了说话人在示爱方面比巧舌如簧的对手诗人更胜一筹,幽默犀利;尾联通感点明了伟大真挚的爱是无言之爱,深入人心,而说话人对听话人能悟出自己真爱的殷殷期望也蕴含其间。全诗四类修辞的运用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共同表达出大爱无言之深刻主题。总之,该诗的修辞体现出莎翁的思想新颖、词汇丰富与文笔洗练,也使这首十四行诗成为一篇思想深邃、艺术技巧高超的佳作。

猜你喜欢

借代莎翁通感
初识借代手法
说借代
通感修辞很美妙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莎翁故居梦游记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453
例谈“通感”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