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2019-11-26

英语知识 2019年3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刘 昕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

1. 研究背景

1.1 课程思政

近几年,课程思政,即把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成为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新重点。大学英语课程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应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人文性的核心在于弘扬人的价值。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全面发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目标殊途同归。然而在课程教学中,英语语言的工具性常被过分强调,人文性常被忽视,语言学习的功利性很强,价值引领欠缺,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缺乏有机融合。大学生中存在自我意识强、不关心政治、责任感缺失,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偏离的现象,为社会未来发展埋下隐患。把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是对党中央十八大后向高校提出的“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性,形成协同效应”这一新命题的响应与践行,是开展课程思政、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行为(习近平,2016)。

1.2 价值引领

所谓价值引领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在当代中国,价值引领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引领。这些反映了当代中国精神,体现了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帮助学生认知、认同、树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以学树人、以文化人的灵魂与核心。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两年多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价值引领成为语言教师必然担当的责任。

2. 研究意义

2.1 强化外语教学德育功能,推动外语教学课程改革

司马光曾说,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把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就是以此为戒,强化外语学科德育功能,弥补传统应试语言教育重成绩、轻德性的不足,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习近平,2016)。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习近平,2017)。两年多来,全国教育系统积极构建一体化育人新模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滴灌”,即如涓涓细流一般融入各个专业学科教学。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必修基础课,课时多,时间跨度大,由英语教师进行价值引领可以使这门课程在塑造大学生价值观方面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让思政内容活起来、扎根到课程里,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德育功能。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语言学科,包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如何进行价值引领,使其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将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大方向。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者,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习近平,2018);2019年1月,光明日报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邓晖,2019)。在这样的要求下,把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必将促进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课程改革。

2.2 守住意识形态阵地,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是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和思想价值体系之争的前沿阵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变换,外国势力从未放松对我国的文化侵蚀与渗透,只是变得更为隐蔽复杂。大学英语从表层看是语言教学,但其语言体系中,蕴含、镶嵌着西方文化价值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对大学生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价值引领,课程育人,有助于我们守住这块前沿阵地。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受众最广的学科,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基地”。通过价值引领强化语言教学育人功能,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中心论、西方文化价值观,尤其是西方媒体宣传的双重标准和霸权主义行径的认识,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过程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业界同仁就如何把价值引领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做了各种尝试与研究,但就英语学科来说有针对性的研究尚缺少,仍处在探索与积累经验的初始阶段。具体如何实施、采取哪些途径、如何建设教学团队和载体平台等都有待研究。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习近平,2016),把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是高校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勇担当、乐尝试,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3. 研究现状

3.1 上海试点先行,全国普遍推广

2016年,上海市各高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率先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通过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哲学社会科学课、自然科学课等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为全国“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上海经验”。目前,上海市“课程思政”整体试点校12所、重点培育校12所、一般培育校34所,基本实现全市高校全覆盖。各高校已建设“中国系列”课程近30门,综合素养课程175门,近400门专业课程申报开展试点改革。

继上海之后,“课程思政”改革逐渐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展开并得到广泛认同。几年来,高校教师探索把价值引领寓于课程,让课程承载价值引领的有效路径,形式从交流会、推进会、研讨会,到示范课、专题讲座、教学技能大赛、调研等丰富多样。例如:北京联大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建立了27个示范课堂。中南大学组织深化“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专题培训。天津大学曹树谦教授以“实践小记”形式与全校师生分享课程思政心得。厦门大学启动2018“课程思政”建设计划,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河海大学举办课程思政论坛。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从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说起,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讲到了学生心里。2017、2018两年的入学季,全国多所大学党委书记担当起协同效应第一责任人,为新生讲授入学第一堂思政课,勉励他们走好为人为学之路。中央美术学院依据艺术专业学生特点,从作业到作品,通过绘画、雕塑、动画、海报、幻灯片、影像等多种形式表达着思政课主题内容,使艺术院校的课程思政真正“活”起来。华东师范大学指出,课程思政要实现溶盐入汤、育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他们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使学生对课程思政有感知、有认同、有受益。山东理工大学出台了“课程思政”实施办法。在内蒙古通辽市,举办了“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总之,课程思政改革正在全国高校普遍推广中。

两年多以来,辽宁省业界学者对省内教育资源不断整合、挖掘,积极实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探索。东北大学以“聚焦需求,精准引航”为主题构建文化育人新平台;大连海事大学以“时代楷模”曲建武网络工作站为平台实践网络育人新模式;东北财经大学开展思政教育、实习实践、课堂教学“三线合一”的实践育人新举措,三所高校均第一批入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省内各高校探索不断,大连大学举办“课程思政”建设推进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召开2018年“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大连理工大学召开“课程思政”建设座谈会等等。

3.2 成果初步取得,研究尚待丰富

目前,相关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对于课程思政,邱伟光认为,它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邱伟光,2018: 62-65)。燕连福认为,要搭建高校各类课程教师互动与对话交流机制和平台,健全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和评价体系(燕连福 温海霞,2017: 15-21)。焦苇认为,要突出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促使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焦苇等,2017)。黄怡凡认为,一直以来,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色彩十分浓重,学教双方都有很强功利性。许多教育工作者只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成果输出上,忽视大学生思想变化及心理诉求,没有充分发挥出专业教师在“学科德育”方面的作用,甚至对此缺乏认知(黄怡凡,2018:209)。在辽宁省,大连理工大学刘宏伟教师主持的《“四个统一”视域下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案例汇编》项目入选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

虽然课程思政研究在全国高校已经展开,但经调查得知,专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研究目前十分缺乏。中国知网截止到2019年3月5号统计,相关文章共计23篇,全部发表于2018年以后,相比于8万多篇大学英语教学相关的文章而言,数量太少。其中,珂璇和卢军坪提出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观(珂璇卢军坪,2018)。傅荣琳(2018)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邓月萍(2018)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谢琪岚(2018)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刘清生(2018)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能力进行了理性审视。黄怡凡(2018)提出了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隐形思政课程”的建议。李平和王聿良(2018)论述了大学英语课程向思政课程拓展的可行性。安秀梅(2018)研究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功能等等。总体而言,外语学科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自觉进行价值引领的意识尚待加强,专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引领研究尚待丰富与深入。大学生在价值体系建立过程中知却不真知、不全知、不深知的问题突出。对于传统思政课程,他们往往缺乏兴趣,参与度、专注度都很低。对于传统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内容少,教师对学生价值的引领不够,相关实践少,研究少,师生双方都有待提升改进。

4. 路径

4.1 强化教师意识,确立引领目标

对于“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价值引领”在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教师作为传道者首先要充分理解,强化理念,“明道”、“信道”、才能“传道”。从学校到学院,加强对一线语言教线语言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教育,使其不但能传授语言技能,也能同时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传播者的责任、坚决执行国家大政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大学生英语课堂上的灵魂塑造工作,成为合格的引路人。培养教师“价值引领”的能力,把价值引领能力纳入语言教师素养评价指标,把价值引领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把课程育人的目标任务、话题语料、典型案例、考核方式等写入教学大纲,让价值引领看得见、摸得着、有形化、常态化,以此强化教师理念,让价值引领有意、有效、有质地进行。

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有方向。价值引领同样需要目标的指引。大学英语课程在大学期间开设的时长平均为两学年,即四学期,可以针对不同学期、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同时结合不同民族、不同专业学生的文化背景,为价值引领确定不同的重点和目标。比如第一学期强化价值认知、第二学期强化价值思辨、第三学期强化价值认同、第四学期强化价值践行。教师在进行价值引领时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全程贯穿,通过每学期的不同目标实现引领的系统性、连贯性。以第三学期的价值认同为例,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价值认同危机”,教师自身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明确大学英语课肩负的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引领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4.2 研究教学策略,丰富引领方法

做到价值引领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无缝对接,实现二者有机结合,策略至关重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认知与思辨。同时把语言学、外语教学中的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策略、显性教学策略、隐性教学策略等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价值引领策略研究。具体包括:从人本主义视角考量价值引领的情感策略,避免说教、降低焦虑,提升学生在接受价值引领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接受度;从语言学元认知策略视角考量学生在价值引领中的自我认知、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从英语自主学习策略视角考量价值引领对学生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影响;从显性语言教学策略与隐性语言教学策略相结合的视角探索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的最佳办法。通过开展策略研究提升价值引领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接受度,查找传统思政课上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通过多种策略使用避免生硬的讲解,提升效果。以元认知策略为例。作为典型的学习策略,元认知强调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调节能力,从而实施有效监控与管理。在大学英语教材教辅中,经常会涉及到“美国梦”这个主题,教师不妨同时组织对“中国梦”的讨论,让同学们找出二者异同,提升对自身和对民族、国家的梦想的认知,监控自己对二者的比较意识。“美国梦”更多强调个人奋斗与价值,“中国梦”更多强调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之路。提高自我监控意识更能提升中西方价值观比较的自觉性。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国内外媒体对于重大新闻的英文报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媒体的立场与观点。再以隐性教学策略为例。隐性教学策略强调将价值引领在学生不知不觉中进行。现举一例:2019年2月底,关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主席金正恩会面与谈判的报导占据各大媒体头条,此新闻正赶上大学生春节过后的开学季,教师正好可以在听说课前布置这样的话题:“双方国家各有立场,同学们站在哪一边?”客观判断需要教师的引领,不同的立场背后呈现的是不同的价值观,用英语开展这样的讨论,不仅是对英语表达的锻炼,也让对价值观的辩证思考潜移默化地进行。

4.3 建设载体平台,梳理引领话题

价值引领离不开载体平台建设。一是利用各类大学英语教材、教辅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包括纸质书、音频与视频材料、网络链接、微课、慕课等;二是利用通讯APP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包括教师间,同学间,师生间微信群与QQ群;三是利用纸媒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包括大学学报、学院院报、宣传海报、画册等;四是发掘各级组织、团体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包括学校、学院党委、各级党支部、党小组、教学团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等;五是利用各类活动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包括竞赛、演讲、报告、访谈、会议、公开课、示范课、实践课等。以活动为例,年轻的大学生们热衷于各类校园活动,并在参与、锻炼中提升着自身素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与价值引领相关的英语演讲,介绍校园中发生的积极事例等。六是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价值引领中的载体作用。比如学校、学院网站、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发挥外语学科优势,实现英汉双语对典型事例的宣传、宣讲,将受众对象扩大到包括外国留学生在内的所有在校学生。

价值引领需要梳理好话题。大学英语教材中包含着诸多西方文化元素,价值观影响潜移默化,且表面看来话题分散、不系统,不易引起师生的察觉与重视。针对这一问题,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搜集、整理、研究教材中与价值引领相关的话题,开展对价值引领话题的梳理、创建工作。一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涉及的文化、经济、教育等多个话题,广泛征求任课教师意见与建议;二是通过分工协作与讨论学习,从英语时事新闻、重要历史事件沿革与发展,中西方文化历史发展与对比等方面,筛选价值引领与塑造话题;三是从道德与规范、精神与物质、法治与法规等多个角度,选取与每个话题紧密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四是通过观点阐述、数据佐证、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形成系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塑造话题,最终向语料研究的方向发展。现以我国高校本科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蓝本略举两例。第一例:第三册第七单元讨论到经济危机下人们失业难以维持生计的话题,文中一位有三个成人子女的母亲却流落街头、老无所依。对此可以把中西方在亲子关系、责任义务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会做出判断,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使父母老有所依的美德与价值观。第二例:第四册第五单元讨论到一位在美国移民家庭中长大的中国孩子,因为不了解中国的价值观,当别人评价他“discreet”(内敛)“modest”(谦虚)时他非常沮丧与恼火。那是由于他对这两个词在中国文化中所代表的涵义的误解造成的。价值体系不同造成了误解,但这样的误解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思辨,必将把学生带入文化认知偏见的误区。

4.4 开展成效研究,评估引领效果

成效研究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进行。出台对价值塑造成效的评估办法,通过教师听课、集体讨论、师生典型案例分析及访谈等,研究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能力的评估办法,研究评估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成效的办法,形成价值引领的具体操作指南并使其标准化和系统化,让价值引领不仅仅进教材、进大纲、进课堂,更要考察其是否进思想、进行动,考察价值引领是否做到“形神兼具”,而绝不是“有形无神”。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与丰富内涵,才能将价值引领体现在行动上,融入进灵魂里。大学生处在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最活跃的阶段,总是期待自身观点与问题得到回应。开展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成效评估,可以让教师在引领上更精准,做到胸中有数。实践层面,研究如何多样化、动态化、系统化地把价值引领融于大学英语课程。其中多样化包括话题多样化、载体多样化、策略多样化、评估手段多样化等;动态化是指研究总结、创新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非僵化、一成不变。比如在因材施教方面,分析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采取的不同引领方法;系统化包括理论系统化、实践系统化、话题系统化、评估系统化等。

5. 结语

价值引领要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借鉴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的经验和成果,但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需结合外语学科独有的特点,从整体上考察融入路径,结合辽宁省高校大学英语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开展情况,多维度地把价值引领融入大学英语课程,除上述提到的六点办法,还包括:培养教师育人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党员先锋作用和团队示范作用、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改进教学课程大纲、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等,实现大学英语课进行价值引领的特色创新。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学科和外语学科教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把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置于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中,开展两学科间的跨学科研究,实现研究视角创新。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育人传统和文化精神,价值引领需结合各高校自身特色,创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指导,外国语学院组织实施,大学英语教学一线教师实践,全体在校本科生参与的工作体系。同时,把学院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学生会等组织部门纳入工作体系,实现工作体系创新。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价值引领“落细、落小、落实”,让大学英语课成为培养崇学向善、明辨乐思、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平台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价值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我的价值观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二)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