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润色生命 让学生感知幸福人生
——陶行知教育观下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
2019-11-26柏春花
胡 鑫 柏春花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陶行知是20 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提出的很多理论直至今天对一线教育工作者仍有指导性,可谓历久弥新,陶行知的生活实践理论给了广大教师诸多启发。我们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而要敢于创新教育,将学生的文化教育、德育、素养等都提升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创新教育才是现代教学的根本出路。
一、生命意识现状堪忧的原因
(一)轻视生命教育
当前,不少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生命教育,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生命教育是家长的责任,与教师无关。因此,多数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方面,在教学中没有将生命教育融入进来,导致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很不理想。
(二)没有深入落实生命教育
有的学校虽然提到了生命教育,也有一些教师了解到小学阶段落实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学校针对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现状,而对生命教育的落实仅仅成了一个理念,一句宣传标语,没有充分落到实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一)点燃生命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课堂教学中解读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是解读生命教育的最佳途径,综观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本,上面收录了不少呈现爱国主义的好文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感同身受地去解读生命教育,同时这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课外阅读中诠释生命教育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课外阅读量比较少,阅读面比较窄,不少学生的父母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关注度也不够高,重视度也普遍不够。有的学生虽然也会读一点课外书,但是大多数也是带着功利的色彩,如有的是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有的只是为了消磨时间,笔者认为,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应关注和诠释生命教育,并且延伸到写作领域。
(二)传递生命教育,渗透养成习惯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总是备受外界质疑,质疑的焦点主要在于大多数人认为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始终没有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自觉性、习惯性较差。所以在传递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笔者主张学生首先要认真学习基本的中国文化知识,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包括两个方面:写好中国字和说好中国话。
1.写好中国字
有些小学生不重视平日的写字,还有些学生对写字存在偏见,认为现在都是无纸化的办公,现代社会越来越发达,电脑飞速发展,已经不需要用手写字了。这时,教师必须要告诉学生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写字也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一手漂亮的汉字,能让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教师经常利用语文课堂的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练字、写好中国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2.说好中国话
近年来,虽然英语教学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也表现得很热衷,但是说好中国话才是素质教育的初衷。说好中国话,不仅有助于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汉语语言内涵,而且有助于学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学生可以读懂作者的感情,可以渲染自己的感情,可以理解文章的内涵,朗读能更好地呈现语文课堂的人文关怀[1]。虽然朗读不是考试考查的内容,但却是说好中国话、走进语文教学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在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一些朗读比较好的学生进行领读,举行诗朗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所呈现的无穷魅力。例如,针对不少学生朗读时有气无力的问题,教师以歌曲《中国话》为例,告诉学生:“汉语的历史悠久,外国人都在学习中国话,说中国的绕口令,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作为中国人更应该说好中国话!”教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好中国话,重视汉字的发音,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升华生命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1.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太多需要传承的优秀文化,但是由于受社会浮躁气息以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某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地传承和发扬,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正如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以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沿袭优良民族传统
部分优良的民族传统正在被遗忘,有的学生认为时代正在发展,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其实不然,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对怎样沿袭优良民族传统进行渗透。例如,在讲解《论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孔子的经典劝学理论,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但是孔子的思想依旧在这个时代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就是传统文化的力量。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内涵,“吾日三省吾身”的警示箴言,“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方法等,学生颇受教益。在教学中,教师还向学生渗透“作为新时代的你们,要沿袭我们祖国的优秀民族传统。优秀民族传统从哪里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来说,经典文学中就有很多:“优良民族传统”的理念。通过这样的引导和解读,激发学生关注优良民族传统、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结 语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给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去认识生命、丰富生命和提升生命。也许对于学校的教育到底该走向何方的思考会使教师产生一时的迷惘,但是,教师应该坚信:只要以爱为出发点,努力为学生营造一块温暖的土壤,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2]”这不正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吗?理想中的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的梦想和快乐的期望,成为思考开始的地方,成为心与心融汇交流的家园”[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自身懂得了更多,同时也勉励自己,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修养,才能真正使自己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