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

2019-11-26邝汉华

读与写 2019年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效率

邝汉华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 广东 珠海 519100)

在小学教育中,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相关要求,同时还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本工作。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在学习期间,还是在成长过程中,均离不开品德的教育学习,而《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刚好是品德教育的指引,它有利于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学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1.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现状研究

1.1 社会影响之下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于小学生而言,本身年龄较小,相对而言并不成熟,它们对于外界很多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在和社会相接触的过程中,学生有可能会受到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然后将该风气融入于日常生活中,从而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在学校教育期间,教师会指导学生较多的知识点,比如,在课堂教学期间,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应当学会乐于助人,然而,伴随着社会诸多不良风气的出现,比如,有人摔倒了,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这一现象致使学生对道德品格产生的怀疑,它们认为良好的道德品格是都能可以适用到日常行为中,从中看出,社会中存在的较多不良风气严重限制了小学品德和社会教学效果的发挥,并且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理念。

1.2 有的学校过于重视考试导向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以及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过,由于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大多数教师当前并没有予以使用。具体原因表现为部分区域内,有的教师和家长依旧秉承着以往传统的思想理念。它们觉得,学习的目的还是要以优异的考试成绩为主,突破当前的课程教学便是违背了最初的理念。显然,这是对于课程教学改革的错误认识。

1.3 教材的挖掘深度有待加强。在具体的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加大对教材的开发力度,一般情况下,都是执行多,创新力度较少,拓展不大。没有重点掌握教材中的图片功能,并且也没有深刻理解到语言和情感等方面的含义,有的情况下,甚至将《品德与社会》课程当做了看图说话课或者语文课,根本没有从师生发展的角度来有效的使用教材,致使教材无法和学生相互接触到一起,从而限制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师作为开发教材的根本,需要从不同的教学对象入手,适当的创新和加工,将学生潜力彻底激发出来,引领学生积极地投身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去。

1.4 采取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有的情况下,为了避免麻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取单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些方式属于讲解法,根本没有使用讨论交流、情景模拟以及角色扮演等有效的方式,如此一来,使得德育效果大大降低。在培养学生品德的时候,主要是遵循生活逻辑,这一项逻辑并非是一项纯学科的逻辑。由于生活具备综合性特征,开展教学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将教学内容和学生教育相互结合到一起,促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得到有效开展。

2.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研究

2.1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主要推动力,其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学生的学习因素,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点,分别是内因以及外因两种因素。其中,内因主要是指学生自身的智力教育,而外因则是体现为外界其它因素对于学生产生的相关影响,这一因素包含了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的构建等。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怎样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

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全面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就必须确保学生对该项课程有着足够的热情,在端正学习态度的基础上积极投身于学习中去。尤其是在数字化教育的背景下,对于教师素质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讲,首先,要引进新型的教学理念,掌握充足的知识点,学会尊重学生,对学生呈现出足够的耐心,更为重点的一点是,需要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特征来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比如,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性好,它们只关心感兴趣的事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适当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设置有趣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兴趣,从而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

②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集中精力,勇于尝试;当前,学习的方式包含了很多种,不过,从具体情况来看,可以将其概括为两点,分别是接手式学习方式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受传统理念的影响,以往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比较重视接受性学习,在教师帮助下来获取正确的答案,随后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做虽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成绩,可是,长时间下来的话,便会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行为的良好养成,同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心理。新型理念明确规定教师必须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一起探讨和掌握知识点,并且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首先,需要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不管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大力关注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勇于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加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第二,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学生尝试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自我探究的一项学习阶段,即便是结果是失败的,不过过程是有意义的。举例说明,在学习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这一课程的时候,在学生了解到汉字的形成历史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想问题:人们曾经说过,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汉字逐渐衰退,真是如此吗,然后让学生用自身的语言来反驳这一观点。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勇于发扬,说出自身的想法,以此发挥出学生的课程主动性和主体性。

2.2 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新世纪逐渐成为了一个科技快速发展的实际,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属于高科技时代,以信息化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逐渐融入到了各个环节中,教育领域也是如此,现阶段,基于教育事业的全面改革,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改进和优化,其中,多媒体技术由于优势极高,因此被广泛引进到了教育领域中,这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我国教学效率的提升。正如上文中论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独特的特征,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较强,一些相对生动的事物能够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因此,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的内容能够符合当前学习的学习特征,该项方式和以往在黑板上写教学内容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多媒体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绘制成图片展示给学生,借助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进而使学生主参与到教育教学中去,把抽象事物转换为形象的事物,将静态事物转换成动态事物,将单一的知识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知识,以此为小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如此一来,便可以增加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工作,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加大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视力度,并且,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掌握能力,在优化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此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品德
跟踪导练(一)2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