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职教育教学方法为例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能力的培养探述
2019-11-26谭毓芬
谭毓芬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开州 405400)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质量是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从预算课程教学特点出发,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希望预算课程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1.预算课程的特点
1.1 预算课程的综合性。预算课程教学涉及到多种建筑方面的知识,其中不仅包括建筑知识教学还包括有建筑结构及建筑施工和建筑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建筑知识和建筑理论等知识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学习理解,同时要针对学生进行建筑施工过程和建筑技术及建筑施工材料进行教学,确保学生能够对建筑中应用的建筑知识和建筑技术应用等有所掌握,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量的计算教学,确保学生掌握预算课程的知识,加强理解。
1.2 预算课程的实操性。预算课堂教学工作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计算能力的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编制工程预算教学。仅仅依靠理论学习是难以达到这个目标,学生需要借助大量的实践来达到对各种各样的工程量计算和造价预算的掌握,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从而加深对预算方法的理解。
2.中职预算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忽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中职学生教学工作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具有紧密关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多数学生在进行预算课程学习前已经接触学习过建筑类的相关知识,这种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单项学习,在实际的预算课堂中学生难以将其与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量以及建筑结构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也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建筑认识。部分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的基本知识也不了解,导致在学习建筑预算时难以开展。学生的预算课堂教学需要结合综合能力进行开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是预算课程教学的难点。目前在中职预算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预算课就是简单的预算方法教学,所以对综合应用能力不予重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也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预算基础知识能力已经掌握,所以忽视了对工程建筑基本知识的复习和引导,导致学生学习预算知识摸不着头脑,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得不到实质性提升,最终影响教学工作开展。
2.2 教学理论化,教学过于抽象。预算课程是实践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课堂,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会由于传统教学观念或者是教学工作案例准备不足导致教学工作呈现一种程序化或理论化的状态。建筑预算涉及到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很繁琐,计算条件也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对学生掌握不足,所以往往会采取规则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忽视了演示课程,为学生准备的预算实例也较为简单,不具备代表性。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少,实际的实践预算计算能力得不到提高。当然有的教师注意到这种问题,会针对实践计算展开拓展,向学生归纳整理大量的实践计算案例,在教学开展中注重实践操作,不注重总结与思考,也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预算课程教学的思维和方法探讨
3.1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增强学生的“建筑感觉”。建筑预算课程是一种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高的课程,如果仅仅依靠理论或者实践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预算课程对学生的综合应用建筑类的相关课程的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所以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建材等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不断增加学生的综合学习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将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当然有条件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机会让学生去参观工地,实际体会建筑结构和建筑工程量等建筑知识,然后进行预算计算引导,让学生理解工程预算的综合性,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进行预算计算,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2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当学生掌握综合预算计算能力后,应该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比如针对飘窗面积计算,教学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别介绍,比如上有顶盖;或四周有围护,以及层高大于2.2m的情况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对知识带你进行归纳总结,能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进行灵活应用,不断培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融会贯通的能力。结语:总体来说,为了更好提高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质量,在把握预算课程教学特点基础上,针对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理论化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等问题,积极采取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预算课程教学工作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