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26王福贵
王福贵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职业中学校 山西 晋中 030800)
前言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只有实现良好的教育,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对中职教育来说更是如此,立德树人是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工匠精神”是现代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重要的精神品质,在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不可或缺。因此,在中职德育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1.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充满深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同世界接轨,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提升产品质量,有利于筑牢“中国制造”的根基。而“工匠精神”则是保证中国制造质量的关键因素。工匠精神代表的不仅仅是工作人员的精益求精的精神,还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国家的气质。工匠精神是一个大国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加优质的技能型人才,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2.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可行性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培养工匠精神就是培养从业者的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创新精神。中职德育教育主要是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等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和中职德育教育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内容上存在同一性,在方法上具有统一性。中职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工匠精神,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育的具体实践
在现代中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将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熏染。学校文化在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传播和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的熏染。在学校的理念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如树立“职业劳动最光荣、职业技能最出彩”的精神坐标,弘扬“自信明礼、博学强技、励志求证、创新服务”的职中精神;树立“学习、实践、主动、创新”的校风,“厚德、博学、敬业、爱生”的教风,“勤奋、笃技、自信、文明”的学风,让这些体现工匠精神内涵的理念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航标。在学校的环境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利用道旗、版面、大屏、文化墙等载体宣传正能量故事,弘扬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校的角角落落都能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在学校制度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比如,实训室的“7S”管理制度,职业素养评价考核制度,日常行为规范制度等,这些都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起着促进作用。
3.2 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课教学,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中职阶段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德育课的课程目标之一。使用好中职德育课程,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门德育课,德育教学要上好第一课,让学生一入学就能从德育课堂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通过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促进职业观念的形成。在《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调查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道德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整改意见,强化职业道德,培育工匠意识,使学生爱专业、敬学业、强技能,将乐学、勤学、精学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专业技能中。对于即将走上职业岗位的学生,组织他们收集、观看弘扬工匠精神的故事、视频,让大国工匠走进他们的生活,通过榜样学习和对比反思,对照工匠精神具体要求和岗位职责,寻找差距,提出整改措施,顺利完成“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进行德育教育是中职学校的重点工作,培育“工匠精神”是德育教育的核心工作。将“工匠精神”融入德育教育,营造凸显工匠精神的德育氛围,加强渗透工匠精神的德育课教学,开展体现工匠精神的德育活动,使学生把工匠精神的价值和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精练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诠释和演绎“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