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家庭文化资源 构建德育新模式

2019-11-26赖卫红

名师在线 2019年19期
关键词:道德德育家庭

赖卫红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金影小学,广东广州 510310)

引 言

家庭文化在本质上与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联通,所以,它在道德核心品质的培养上也就特别凸显。日常习惯、心理素质、生命情感,每个家庭都在有意无意中着力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如饭前洗手、摔倒不哭、关爱弱小等。这些核心品质也正是小学德育的主要着力点。因此,我们可以把家庭教育作为开发利用德育资源的切入点与开展家校合作的拓展点。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从整体上看,家庭文化的存在形态基本相同,都是由组合、运行、管理等元素构成的,并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稳定的家庭文化生态。这种生态的内涵非常丰富:思想素质、精神品质、知识修养、情感关爱、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和专业特色、金钱和消费观念、生活水平和态度、生活习惯和方式、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它们构成了家庭的生态环境,并起到了凝聚、引导、制约、传承、感化、激励等协调性的综合作用[1]。对孩子来说,它是最亲近、最真实、最有魅力的,而且是唯一的。对于小学德育来说,它是一种最鲜活、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教育文化资源。

二、家庭文化的本质与核心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浓缩了各种社会要素,特别是在道德方面,而且载体很多,仅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有亲情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其中又有伦理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等,再细分还有职业关系、教育关系、生活关系等,它们所交织构成的就是一种社会道德关系,在家庭里时刻存在,在关系圈里经常发生[2]。孩子在其中成长,朝夕相处的言传身教、日夜相伴的耳濡目染,还有不断尝试的亲力亲为,都能成为德育的学习课堂、训练平台和检验场地,使之在道德观念、社会意识、生命精神等方面逐渐获得基础性的塑造和确立。

三、家庭文化的根基与新貌

千百年来,中国儿童的道德教育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和重心的,它在代代相传的逐步完善中,形成了符合孩子成长特性,并行之有效的德育观和方法论。这种德育尽管存在着各种问题,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着持续的优化与传承,在总体上,既保障了家庭文化的长期稳定,也保障了中华文明的千年繁盛。而在今天,时代快速地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事物层出不穷,社会在变,人的思维观念在变,学生的家庭也在变。现在的家长多为80 后,他们的德育背景与70 后相比,有明显差别。现在的学生多为00 后甚至10 后,他们的生长环境与90 后不同,德育需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四、从家庭资源中找到德育总体定位

我国的家庭文化资源有千年的积淀,车载斗量,仅儿童德育方面就有《弟子规》《千字文》《朱子家训》等大量的“宝矿”,其中的许多言行准则都具有社会文明的普适价值。因此,在开发利用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借鉴这些优质资源,确立改进方向的三个总体定位。

第一,做“适龄德育”。就是“德育适龄化”,要符合孩子认知能力的水平与特性,开发对应的“德育玩具”,引导他们在愉悦中进行学习和内化。

第二,做“生活德育”。就是“德育生活化”,把德育融入生活小事,而不是做那些高不可攀、虚不可见、遥不可及的大事,让德育亲切可感。

第三,做“可行德育”。就是“德育可行化”,道德是一件又一件的实事,是在手上和脚下,易学易行,且每个人都能做到、做好。

五、从家庭资源中明确德育基本要求

每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就必然构成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各种关系,也就必须遵守自然、社会、群体长期约定共行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规范,即“关系规范”,而且是自知、自觉并自律、自行的,这就是道德。道德教育是种内化逐步完成的过程。它注重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塑造和健全我们的人格,以多种多样的渗透方式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无孔不入,形成环境影响和行为促进,使“关系规范”在心中积淀、凝聚、转化、提升,最终形成稳定的心性素养。

传统的家庭教育正是这样,我们的德育改进也应据此明确五个基本要求。

第一,以对“关系规范”的掌握认同和自觉遵守为目标。

第二,以长期渗透的潜移默化为方式。

第三,以言行、事物、活动等生活介质的促进、内化为路径。

第四,以随时、随地、随机的小处、小事、小节为载体。

第五,以环境影响和行为验证推动亲身体验与感悟为手段。

我们可以以此开发“德育玩具”,这将使小学德育更有针对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六、从家庭资源中整合德育统领概念

在以往的家校合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家长知道德育重要,却又忽视或错误地对待德育。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观念乱,由于社会整体的德育环境弱化,加上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所以人们认为传统的那一套太落后,在现实中没用,甚至认为孩子不尊重父母是在与父母“做朋友”,应从小培养平等的观念。二是目标偏,成绩好就是一切,重智不重德。而且智育有分数,德育没标准,凭什么说孩子品德不行?三是能力低,缺乏道德判断力,不知对错也就不会重视,或知道不对,又不知怎样教育。

但在家庭文化中,有些家长注意到了西方比较前沿的“意商”概念,其是指一种创新能力和实施能力的综合意志素养。可见,这一代家长非常容易接受新潮、时尚的理念,因此可以对应所需,引入西方前沿教育研究中的“德商”概念。德商,是测定人道德素养的一种指标,具体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当时社会所公认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即道德水平或人格品质,包括尊重、体贴、容忍、宽恕、诚实、负责、公平、友善等各种美德,说明德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用“德商”作为德育改进的统领概念。

第一,新潮时尚。对家长有较强的吸引力、警醒力和推动力。

第二,覆盖全面。是智商、情商、意商等各种“商”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第三,对接现实。成功必备,完善自身形象,是核心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第四,制定标准。使德育尝试等级测评,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品德状况。

第五,凝聚共识。统一观念和目标,共同以此提升自身能力和孩子的素养。

结 语

总而言之,现在的家庭文化呈现的是一种既有根基,又有更多时代新貌的品质形态。因此,对它的调查及掌握也就十分必要和重要,否则就不能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特有的功能。家教好则家风好,家风好、校风好则社会风气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为培养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猜你喜欢

道德德育家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家庭“煮”夫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恋练有词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