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法 优化小学品德课堂教学
2019-11-26曾敏珊
曾敏珊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联星小学,广东广州 510925)
引 言
在当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教师为了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利用情境教学法,借助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尽管这样的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滋有味,但是仔细地对这些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情境的创设是流于形式的,在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情境参与中,学生是无法对其中蕴含的品德知识有深刻的理解的,在将品德课上成活动课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效率无形之中也被拉低了。对此,笔者在生活化、趣味性、延伸性、连贯性、生成性等原则的指导下,立足执教班级学生的品德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所需,采取以下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故事情境,动之以情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尽管在年龄的不断增长下,其心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小学生始终是具备童真、童趣的。在这样特点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往往会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有所思所想。教材是品德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纵观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品德教材,其中收录的内容大都是以故事或者事例的形式呈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事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从而在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有效地激发其道德情感,为其美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1]。对此,在小学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笔者立足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产生自主感知,养成积极的道德观念。
以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做诚实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诚实”,并将“诚实”的概念转变为行动,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针对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尝试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明和爸爸约定如果这次语文考试能得90 分以上,爸爸就奖励他一个钢铁侠。在周一的早上,语文试卷发下来了,小明在拿到试卷之后,闷闷不乐地坐在座位上,盯着试卷上的分数发呆。原来,小明在这次考试中得了70 分。你觉得这时候小明会想些什么呢?”该故事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回答了之后,笔者继续讲道:“小明盯着卷子,突然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绝佳的办法,他想,‘我可以把70 分改成90 分呀,这样谁也不知道,爸爸还能送我钢铁侠’。”笔者的话音刚刚落下,班里立刻响起了反对的声音。于是笔者抓住这个时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讨论小明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得到了自主探究的机会,在故事的引导下,学生还可以对“诚实”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如此为新知教学的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对话情境,晓之以理
课堂教学其实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里的互动主要是以师生对话为主。因为对话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有效辅助课堂教学的行为[2]。就笔者执教班级的学生来看,其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呵护下,一些学生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很少会考虑他人的感受。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对话的作用,以对话情境逐步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以《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走进残疾人”这一对话情境。在情境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实践体验:将自己的眼睛紧紧地闭上,把书包整理好;用自己的左手拿笔写字;在不用手的情况下翻动书本……在这样的情境体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任务完成。对此,笔者鼓励他们就自己的体验感受畅所欲言。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结合刚才的体验,纷纷敞开心扉说残疾人真不容易,并谈到了他们对残疾人的认识,以及他们见到的残疾人是如何生活的……在这样畅所欲言的情况下,不仅课堂氛围被点燃了,学生还在对话中真正地感知到了残疾人的不易,懂得了在生活中不能轻视残疾人,而应该对他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关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三、创设生活情境,授之以法
小学品德课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纵观我们所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品德教材,其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的,这有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对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对新知探究兴趣的基础上,使其掌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此,笔者在小学品德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在生活性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
以《生活中的安全》一课的教学为例,在传统课堂中,大部分教师会借助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张图片讲述了什么事情、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等。尽管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但是细细分析,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形成了安全意识吗?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自我保护的方法呢?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立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社会上的热门话题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本节课中,笔者就以“拐骗小孩”这个热门话题为切入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首先,笔者选择一名学生扮演人贩子,五名学生扮演小孩子。接着,笔者引导“人贩子”想一想,如何将这五个“小孩子”骗到自己家中。然后,学生开始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人贩子”会用零食、玩具等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或者用花言巧语诱惑“小孩子”。面对这些情况,“小孩子”做出了反应:有的不加理睬,有的大声呼救,有的则赶紧逃跑……在这样的情境参与中,学生会将经验转变为行动,在行动展示中加深对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认知。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地获得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为其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结 语
总之,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该课程教学的特点,在生活化、趣味性、延伸性等原则的指导下,采取不同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如故事情境、对话情境、生活情境等。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情境体验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将知识转化为行动,为其运用所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