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结合地方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9-11-26凌朝晖
凌朝晖
(莆田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福建仙游 351200)
引 言
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学要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态度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的理解、涵养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养[1]。
一、从绘画表现中感受人文气息
(一)挖掘内容,触闻气息
美术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美术教学应该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鼓励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发现美。可以结合美术教材,让学生用绘画的方法去描绘生活中美的事物。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彩墨脸谱》一课时,笔者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戏曲中角色与脸谱的关系,结合生行、旦行、净行、丑行四大角色的脸谱特征与地方戏曲——莆仙戏的发展历史,使学生了解了莆仙戏中不同角色脸谱的特点。在绘制脸谱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用彩墨绘制脸谱方法的同时,使其感受到了地方戏曲文化的精彩,弘扬了民族艺术,激发了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感受过程,抒发情感
美术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去观察体验生活中的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情感,增加对生活的热爱。可以通过写生的方式描绘对生活的体验,从而感受生活中的人文气息[2]。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六课《家乡的桥和塔》时,教师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家乡的木兰溪上去画“南门宋桥”。在给学生讲解写生技巧的同时,还要介绍南门宋桥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桥梁古建筑的文化特色。在绘制家乡桥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从动手实践中体验人文氛围
(一)立足课堂,动手实践
教师应立足美术课堂教学,根据教材选择合适的课例,适时地引导学生动手体验。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会响的玩具》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民间玩具,如拨浪鼓、娃娃摇鼓、陶哨等,再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会响的民间玩具,让学生明白传统玩具的发声原理一般有三种:一是击打,二是摩擦,三是气流冲击孔洞。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制作热情及创作愿望,并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发自内心地喜爱上民间玩具,体验浓厚的民间人文氛围。
(二)走进社区,感受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选用与当地民俗文化互相联系的课例引导学生展开深入学习,让学生联系实际进行体验,走进社区,在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学习。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十二课《元宵节里挂彩灯》时,在让学生设计制作造型新颖的彩灯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游灯文化,特别是当地的“枫亭元宵游灯”,其传承了自宋代至今的民间习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是全国元宵节十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学生可以学习当地“元宵游灯”中花灯的制作方法,制作当地独特的元宵灯——“菜头灯”等。也可以通过感受游灯踩街的热闹场面,体验灯会活动的节日氛围,感受到家乡浓烈的文化习俗。
三、从作品欣赏中提高人文素养
(一)品读作者内心,增强是非观念
欣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欣赏评述能力。通过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识别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漫画欣赏》,在欣赏现代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上行下效》时,作品用简练的线条表现了中秋之夜全家三代人团圆的情景:父母牵扶着老奶奶,父亲同时牵着年少儿子的手。画面中线条简洁、人物造型充满趣味,以此让学生学习画家所运用的夸张、变形等手法以及巧妙的构思,引导学生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是代代相传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
(二)鉴赏不同画种,提高艺术修养
美术欣赏是美术活动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实现其价值和意义的基本环节和途径。通过欣赏中外的绘画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十五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时,对比中国画和油画画面的效果,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其中,《寿桃》是齐白石老先生的晚年之作,这幅画气韵生动、用笔考究、诗情画意、款识简洁,给人以无限遐想。在表现技法与艺术形式上,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有工笔、写意,油画有写实、抽象等。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艺术作品,学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审美情趣。
四、从文化探索中培养人文情怀
(一)吟诗作画,抒发情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中,古诗是珍贵的文化瑰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传统艺术的常见表现手法,是指把“诗”与“画”结合起来,将诗意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吟诗作画,抒发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课《诗情画意》时,通过教学,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象图画的过程,就是对阅读进行回顾、加深理解的过程。完成绘画作品,也就是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以绘画的艺术形式加以呈现。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帮助学生将诗歌理解得更具体、更生动,以增强文化积淀和培养文化自信。
(二)探寻文物,体验文化
文物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宝贵之处在于不可再生性。通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保护人文古迹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保护文物》一课时,教师要使学生了解文物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本地区的文物资源。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和父母、亲朋好友去当地的博物馆或景点参观真实的文物,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以此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
结 语
总之,教师应对新课标提出的“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以理解,结合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