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
2019-11-26柳岩
柳 岩
(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万泉镇中心小学,甘肃庄浪 744606)
引 言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被充分激发出来,进而推动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数学的方式来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熟悉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例如,教学“11到20的数字”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妈妈让小明去买一袋洗衣粉,洗衣粉的价格是12元,小明应该怎么付钱呢?这个问题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在数学课堂得以再现,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了恰当的支付方式,即先付10元,再付2元。再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器具,看看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并想一想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柱形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和理解数字知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一)在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时,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造成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对所教授内容的把握不够充分。只有把握好重点内容,才能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接受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第二,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缺乏全面的了解,创设的教学情境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不相符,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学生会对所学的知识感到困惑。
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不了解学生知识结构的漏洞和不足,导致其在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时存在一些问题,使教与学不能协同发展,结果,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清、学习目的不强,从而导致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时,教师缺乏分层问题难度的意识
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有的教师没有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对所有学生设置了同样的问题,这样虽然进行了情境创设,但没有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合理设置,使部分学生难以准确分辨问题的考查点和切入点,进而导致他们在思考和解题的同时难以实现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发展,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望而却步,难以真正从课堂学习中收获应学会的知识。
(三)学生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兴趣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前提是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但有时候虽然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很多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积极甚至躲避。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在问题情境中,有些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探究兴趣,因此,导致情境创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和探究,根据当前的教育理念的要求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同时加大研究和创新力度,以便为之后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助力[2]。比如,教师要对所教授的数学内容和重难点知识有全面、深入的认知,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找出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学生把840÷50化简成84÷5计算出结果后,容易将余数错写成4,因此,教师应提前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并分析这一错误的原因,这样就会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纠错练习,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
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这样,自己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能把握好方向,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或易错点,这样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就会注重以建立方程为基础,从而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将分层教学方法整合到问题情境的创设中
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将分层教学理念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之中,由此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并使全体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探究与思考中,有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3]。例如,在教学关于“三角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用分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中初步把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可以据此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对之后的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规划。
(三)丰富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使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4]。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形式应当更加生动具体;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当不断优化问题情境的形式,确保其简洁明了,同时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例如,教师可以在低年级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动画情境和故事情境等,并将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融入其中,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积极参与中充分把握知识内涵;教师还可以将竞争精神和问题情境的创设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在竞赛中的参与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提供更多的实例,多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结 语
综上所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