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地理教学之我见
2019-11-26江艳红
江艳红
(江苏省泰州中学,江苏泰州 225714)
引 言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之一,其主要思想是要求教育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背离社会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换言之,教书育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外在形式不能与现实社会需要背道而驰[1]。
一、创设生活情境,突出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辩证来看,一方面,地理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另一方面,作为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也应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课外生活及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要以生活为源头,以教材为突破,将二者有机结合,将地理知识延伸到具体情景中,把枯燥的文字知识点转化成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减效应”时,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很多人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而冬天则喜欢穿深色衣服?”此类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经思考与讨论,有的学生很快举出近似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以白色长袍为主,而中国藏族牧民喜欢穿可以露出一只胳膊的藏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借助类似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生活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学生身边的生活细节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动脑的好习惯、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确保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结合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学生一旦失去兴趣,地理学习将会变成被迫“承受”的负担。只有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他们才能把学习从负担变为享受。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呢?事实上,地理知识与很多生活中的现象息息相关,如太阳东升西落、月相的圆缺变化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日常生活作为切入点,适时嵌入部分情境,并进一步用地理知识分析阐释。例如,教师提问:“为什么冬至当天,刚过五点天色就黑沉沉地暗下来?”这种与生活相关的发散式教学提问,既巩固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又使他们加深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思考。这样结合生活现象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使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逐渐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思维。
三、善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课堂教学
生活中,地理知识随处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生活中挖掘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内容,运用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与真实场景创设课堂情境,为课堂加入“生活化”元素,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进展。
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二《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中,本课涉及环境在工业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探讨存在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要素:力求选择主导风(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的郊外等地区;抑或季风区的垂直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等地,并进一步通过画图分析化工厂在三种情况下的布局特征。笔者提问:“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环境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一位学生回答:“我们家西北方向有个垃圾场,有时气味比较小,有时却十分难闻,不知道布局是否合理。”笔者接着提问:“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这个垃圾场的布局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又表现在哪方面?如果你是相关工作人员,你会如何布局这个垃圾场?”这一提问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一位学生回答:“这里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半年以偏北风居多,垃圾场位于冬季风的上风向,污染物难免被风带到小区。”通过案例教学法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相长,更好地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模拟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教学
模拟生活场景是根据教学需要,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地理教学内容穿插于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这种模拟的生活场景虽然不是真实发生的,但对于学生来说新鲜、有趣,能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在学习“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旅游活动:教师将组织学生坐飞机去法国巴黎和美国芝加哥,在飞机上俯视两座城市,请学生想象将是什么样的景观差异,并说明原因。这样,结合实际生活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掌握,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挖掘生活资源,延伸地理课堂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且涵盖面很广,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高中学生趋近成熟、拥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对那些与自身直观经验相违背的现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加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整合学生生活中的有效资源,并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与专长,引导学生确立“快乐学习地理”的积极心态,最终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信心。
在教学“城市空间结构”时,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调查泰州市区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并据此调查结果进一步总结、挖掘现象背后的规律。在讲解“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点以前,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家烧一锅开水,并用心观察开水沸腾时的状态,如中间区域和周围水的运动方向有何异同;抑或让学生烧一小堆纸片,观察残片和灰烬呈现的气流运动轨迹。
五、紧扣社会热点,赋予时代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地理教科书虽然已经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扣紧时代特色和旋律,悉心选取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必备地理基础知识与技能,但仍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是学生不喜欢地理课的原因之一。学生看到的或听到的内容与地理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事实相异,甚至相背,会使学生对地理教材、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产生怀疑。因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应紧扣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时代信息相结合,使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形成对地理知识的正确理解。
结 语
建构主义者持有一种观点:人们如果想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有效的方法是亲自到现实世界的具体环境去感受与体会。所以,地理教师应密切关注、重视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一种宜学宜教的情境,打破书本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割裂,引导学生自觉对原有认知体系进行改造与重构,从而完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终实现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