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对话”策略 构建讲评课课堂文化
2019-11-26李红波苏晓花
李红波 苏晓花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课堂建设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模式探索、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文化建构等都是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讲评课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如何从整体上改变当前学校讲评课的面貌,优化讲评课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是中学语文课堂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讲评课的困惑及原因
语文讲评课主要涉及试卷讲评、作文讲评等类型。以试卷讲评为例,课堂常常出现逐题(错题)讲解、呈现标准答案或只选择难度大的试题讲评等现象,造成了讲评课课堂结构松散、课堂手段单一、讲评策略缺失,不能帮助学生有效纠正归因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答案的出错率高,有选择性的讲评较少,从而出现教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课堂现象。二是教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诊断少,没有引导学生去反思与诊断当初做该题时的思维情况,也没有通过错题剖析学生答题思维。三是讲评的拓展性浅,缺少变式拓展和总结提炼,通过讲评提升学生能力的策略性不够[1]。
二、讲评课的策略与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用之观照语文讲评课,笔者认为,它指向的是与数据对话、与学生对话、与知识点的对话等。因此,教师要运用“对话”策略,抓住问题的核心定位,构建讲评课“对话”课堂文化。
(一)与数据对话,“参数分析法”靶向问题教学
大数据反映了学生做题情况和错题的分布情况,既有学生的状态描述,也有高低正负的比对,更有关联值的追求。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对易错题及每道题的易错项、出错率、峰值分等参数的分析是讲评课的重要抓手。教师要通过这些参数来透视学生知识存在的问题,从参数中抽出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找出可干预因素,从而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评。
(二)与学生对话,“诊断性”教学实现归因分析
讲评课中的诊断性教学,主要指教师在讲评活动开始前诊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在讲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引导学生诊断易错项的原因和还原当初的思维过程,通过暴露问题来透视思维品质[2]。下面以讲评高三现代文阅读 《醉秋风》(北海市语文二模)一文为例,谈谈“诊断性”教学具体的运用。
【问题呈现】请分析“屋顶升起的炊烟、机器扬起的粉尘,被干燥的秋风一扯,乱糟糟地在村子的上空纠缠、拥挤,喧闹成一片”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很多学生的答案大都是“以环境的乱糟糟、喧闹突出村子的宁静,渲染农村生活安逸的气氛,突出德庆老叔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工程队破坏土地行为的批判”。
【问题反思】很显然,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在讲评前,教师引导学生诊断自己的答案错在哪里,在做题时是如何思考的,通过追问几个答错的学生,诊断出了学生认为乡村在传统意象中代表的就是宁静、古朴、安逸,误认为考题在这里用的是反衬手法;也诊断出了学生的错误是因为对小说呈现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情感倾向没有全面关注。诊断出原因后,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解“商品经济大潮、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大量土地被过度开发占用等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冲击”等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从“人物活动场景,人物性格、心理,推动情节开展,反映社会现实,揭示社会意义”等方面来思考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三)与已知知识对话,“链接式”教学还原知识储备
“链接式教学”是以教材为原点,充分发挥教材辐射作用,链接相关知识与方法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凯洛夫“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具体实践。在语文讲评课中,教师应运用“链接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联想回顾、对比归纳,做好讲评题与已知试题的链接、知识点教学与方法规律的链接、课堂学习与生活情景的链接等,还原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对一道试题的讲评,引申到一类知识的强化和深化”,从而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
(四)与能力对话,“变式”教学培养思维品质
变式教学指的是变更展示材料的形式,在原题的基础上对试题设置进行变通,拓展考点,其对教学起着矫正、巩固、深化的作用。下面以张炜的小说《蓑衣》为例进行说明。
【原题呈现】“简要分析小说中小格对达子态度的变化过程”是2015年安徽高考(《蓑衣》的一道考题,高考命题人表面上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其实是立足于全文设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小说情节的把握,这是情节考查常考的题型。
变式一:请围绕达子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参考答案:达子耕地并劝小格歇歇——天快下雨,达子提出雇拖拉机帮小格耕地——下雨,达子看小格的蓑衣——达子连夜帮小格家耕地——达子劝小格编蓑衣。
变式二:请根据小说中小格对达子前后态度的变化,分析达子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追求时尚、头脑灵活(面对达子穿着,小格抵触)——勤劳善良、乐于助人(提出帮助耕地、小格感动、感激)——善于捕捉新事物和商机(当达子提出编蓑衣的建议后,小格先是误会而后欣赏)——渴望美好的爱情(小格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
这种变式训练是让学生在对整体情节把握的前提下,来分析人物形象,也是人物形象赏析的一个有效抓手。当然,变式教学要限制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活动区”上,变式题目的解决要注意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解构—重构—建构”来实现。
三、讲评课的体会及思考
(一)搭建合理的“思维台阶”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以问题变式拓展为载体,搭建合理的“思维台阶”,使其实现从“现有发展水平”抵达“可能发展水平”。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多元参与,自行发现[3]。
(二)构建讲评课课堂文化
钟启泉先生曾说:“课堂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隐性观念、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讲评课堂上创造一种怎样的“课堂文化”成为重要的问题。构建讲评课民主平等的“对话文化”,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避免学生出现物理学中的“在场”、教学范畴中的“不在场”的现象,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文化”。教师要在“任务驱动—主体参与”的思想指导下,引导学生“与数据对话,与知识建模对话,与同伴对话”,促进其学习力的有效生成。
结 语
总之,讲评课最终指向的是学生能力的提升、学校高品质课堂的建构及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应重视讲评课在学校课堂建设中的价值和意义,更新理念、准确定位,转变课堂授课模式,努力建构“高尚、本真、丰厚、灵动”的高品质的讲评课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