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园展示舞台 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2019-11-26邵英华
邵英华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三十四中学,山东东营 257064)
引 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扎扎实实地做好平时的工作外,还要依托学校搭建的形式多样的展示舞台,让学生练习写作,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慢慢地爱上写作文,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
一、培养“校园小小解说员”,让学生快乐地观察、写作、表达
我们的学校绿树成荫、花草满园、鸟语花香、整洁优美。“花园式学校”里种植着近三百种植物,有三十多种鸟类,四十余处石刻。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使人们一进校门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环境气氛和文化气息。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认识上百种树木和花卉,了解花草树木、岩石的知识,逐渐形成校园绿色文化,学校开展了培养“校园小小解说员”的活动。
学校为学生搭建了锻炼自我、展示自我,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舞台。作为语文教师,笔者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通过开展“校园小小解说员”活动,让学生从中找到观察、写作、表达的快乐。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来到校园里认识植物的名字,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的形状、颜色等,并要求学生连续观察,写下观察日记。笔者还让学生上网查找这些植物的图片、资料,并和实物相对照,找出异同点。学生们求知若渴,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紧接着,笔者组织学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解说资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写作,还不会写解说词。笔者就利用作文课,让全班学生交流从网上收集的有关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产地分布、主要价值以及植物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日记,有选择地提炼、组织语言,写出不超过200字的植物介绍。当学生陆陆续续把写好的解说词交上来时,笔者又利用课余时间认认真真批阅,找出问题,和学生一起一遍遍地修改,直到解说词达到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内容通俗易懂,易记易背的要求。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写出了各式各样的解说词,其中阎瑀的校园植物解说词是这样写的:“你知道哪种植物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吗?告诉你吧,是百合。百合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因取‘百年好合’之意而命名,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很喜爱百合花,并在庭院里种植,留下《种百合》诗一首:‘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兰花、玉簪、百合象征诗人美丽、纯洁的心灵。”
解说词准备完毕,接下来要克服学生的紧张情绪,训练学生在众人面前大胆解说的能力。学生放弃了休息时间,兴致高涨地面对家长、同学、教师一遍遍地练习。自己面对植物讲,几人互讲互评,口语交际课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在众人面前解说的胆量越来越大,解说得越来越熟练。就这样,无论是给全校的教师、同学解说,还是给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来校参观的领导解说,每次的亮相,参与的学生都准备得那么认真、精心;表现得那么自然、自如。学生的上佳表现,也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同学的认可和赞扬。
冬去春来,一本本记录着植物、动物一年四季变化的观察日记,一份份精益求精修改了再修改的解说词,它们和校园里的那一株株植物、一只只动物一起,见证着“校园小小解说员”的快乐观察、写作、表达,见证着学生的快乐成长。
二、精心培育校刊《新芽》,为学生提供施展写作才华的舞台
校刊,是以期刊的形式反映学校生活的刊物[2]。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由而快乐地写作。学生的写作才华在这里可以尽情施展,同时,这也为校园文学增添了一点亮色。
我们的校刊《新芽》创刊于1999年5月,现已编辑发行近80期。《新芽》创刊近20年来,共发表师生作品6000多篇,有50多名教师的下水文在全国和省级范文写作比赛中获奖,有500多名学生的作文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有近百名学生的作文被各类报纸和刊物选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笔者结合平时习作课堂上进行的单元作文训练,鼓励学生把完成的贴近实际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再认真地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然后积极、主动地给《新芽》的“课堂同步作文训练”栏目投稿。这个栏目出于让更多学生达到爱写作文、能逐步会写作文的目的,面向全体学生征稿,稿件入选率很高,所以深受学生欢迎。而对于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和现场作文竞赛中的优秀作文,笔者也会让这些优秀的学生向“期中(末)考试优秀作文选登”和“现场作文竞赛获奖作文选登”栏目投稿。这些优秀作文,对于作文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适合借鉴、学习的作文素材,可以说是学生身边的“优秀作文选”。笔者还针对本班学生作文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在每期的“教师评点作文”栏目中,对习作中的优、缺点,逐字逐句地进行细致、全面、详细的点评,眉批、行批、综合评语,样样俱全,这对其他学生的写作来说非常具有针对性。
为了对学生习作布局、遣词造句进行示范指导,促进、引领学生去开掘有趣的、生活气息浓郁的写作话题,笔者经常根据每个单元的作文要求,亲自构思成文,在“教师下水文”栏目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较量”,笔者润物无声的榜样示范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刘国正先生说的:“你要教会学生写文章,自己要先乐于和善于写文章,教起来才能左右逢源。犹如游泳教员自己要专于游泳,钢琴教师自己要精于弹琴,道理是很简单的。”
校刊《新芽》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使语文课堂内、外的联系更加密切,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有益的补充[3]。每当新的一期《新芽》征稿通知下发后,学生就会忙碌起来。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投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当《新芽》印刷完毕发到每位学生的手里时,学生都争相阅读,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地和《新芽》进行着面对面的“交流”:有的声情并茂地高声朗读着自己、同学或教师的佳作,成功的喜悦和自豪的微笑写满脸庞;有的因“万花筒”里的小笑话捧腹大笑;还有的拿起笔来圈点、摘抄优秀习作中的优美语言……家长们也会小心翼翼地捧着《新芽》,自豪地向亲戚、朋友、同事展示孩子的作文,那无以言表的激动、荣耀,让周围的人都为之高兴。
结 语
“校园小小解说员”和校刊《新芽》早已成为我们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校园书香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学生在学校搭建的锻炼自我、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舞台上,提高了写作热情和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写作的动力,提升了语文素养。他们尽情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通过培养“校园小小解说员”和指导学生在《新芽》上绽放写作异彩,笔者越来越感到:作文教学教无定法,只要找准了适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途径,那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