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2019-11-26石宝华
石宝华
(忻州师院学院五寨分院,山西 忻州 036200)
在全面实施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各高校和体育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教学体系的创建与良好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九大着重提出新型目标“立德树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必然之路。国家颁布与体育教育相关的条例明确指出,应将课堂内容和课外活动等紧密融合,还应促进学校与外界联系,使更多的人以及各行业机构关注体育的新教学模式,并引起思考与重视。然而,在详细的教学改革流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一些教师还没有透彻理解及掌握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无形中阻碍了教学模式的进展,所以应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1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指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效地进行结合。课外活动与实践需要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因此课内外教学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性及差异性,将课内外教学活动经过创新改进、有效管理及评估等一系列流程,产生“一体化”模式。
在实施“一体化”模式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主,但依然发挥自身主导功能,重视学生主体位置,调动学生积极加入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显著效果与隐性效果的和谐统一、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的和谐统一。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目标与传统的教学目标具有明显区别。传统教学目标重视结果并且单一化,而新型的教学目标倾向于过程及全面性,即“教,是为了不教”。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得学生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功能。实现目标的过程,是从学习理论知识及技能开始,再改变方式与态度,直至最后完成。
2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指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进行结合的方式,最终共同实现体育发展目标。根据这种教学模式的定义进行分析,无论是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还是校内与校外有效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身体锻炼与心理素养相结合,既推进了体育教学与改革发展,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从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分析,高校体育教育正在持续改革中,促进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满足社会要求是现阶段最关键的问题。传统高校教育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体育课程相对单一化,学生感觉枯燥。实施新型教学模式,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使教学工作朝着创新的道路发展,尤其是教学课程体系更加完善,体现出强烈的系统性及多样性。教师应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式上保持创新性,促进新型的教学模式迅速展开与实施,确保体育教学改革得以实现。
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进行分析,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导,并在确保学生安全性的情况下根据学生个人需求,参与不同的体育活动。例如,校内组织的社团活动、体育表演及校外俱乐部、文化沙龙等,学生在掌握更多体育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体育技能,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健康素质及人文素养等。
3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制约因素
3.1 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行动的前提是思想,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创建与发展角度进行观察,教学的创新思想居于主导位置。但是,目前某些高校在执行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学思想观点不够创新,如依旧选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选项教学”,还有部分高校虽然认可并执行新型的教学模式,却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更没有新教学模式下所提倡的重要目标,最终造成在实施新型教学模式过程中过于追求表面的形式主义,新的教学思想以及核心宗旨等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没有得到增强,尤其是体育素质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3.2 教学内容不够多元
在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过程中,除了要以创新理念为先导,还应使教学课程实现创新,为新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打下坚实基础。然而,部分高校在教学课程建设方面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不够系统化及多样化,如没有将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表现作为成绩纳入评估机制中,课外教学与实践相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只是起到补充的作用与意义。因此,需要将课外成绩纳入评估体系中,否则会导致课程体系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即大部分学生面对课外教学与实践会出现“走过场”和“敷衍了事”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忽视新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研制,尤其是忽视“网络课程”资源,所以将“互联网+体育”打造成新的教学平台,还需要很长时间。
3.3 教学模式缺乏特色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层面,“精品课程”非常缺乏,校内社团活动还不够成熟,不同形式的俱乐部都是形式上的发展等,阻碍了新型教育模式的展开与实施。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始终推崇“学科本位”教学理念,至今未发生改变。在创建教学活动方面,其实用性不强,忽视了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如体育文化、体育娱乐等,尤其是“拓展训练”非常薄弱。因为部分学校的新型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风格与特色,缺乏感染力、时尚类的体育活动,特别是娱乐体育活动等,导致实施新型教学模式的最终结果不明显。
4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4.1 创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理念
创新是发展的精髓。从高校体育课教学角度进行阐述,在执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期间,应合理地应用创新思想及结果导向,实施改革与创新,这种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健康第一”与“立德树人”。不论是校内课堂教学,还是校外体育活动,都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建设,除了促进校内与校外有效结合,还应将重点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尤其是体育素养的增强。应倾向于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及高度性,促进新型教学模式发展并落实。高校应制定针对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激励与制约体系,激励与调动学生与所有体育教师共同参与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进行不断创新。
4.2 拓展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内容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执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专注于课程体系建设,定期扩展教学课程,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系统性及多样性充分展示出来。因此,各高校在执行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应创建更成熟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机制等,同时把课外教学与实践纳入考核与评价体系中,激励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校外教学活动,并积极参与,防止出现“敷衍了事”及“走过场”的情况。此外,高校体育课应大力加强教学内容与平台的创新发展,将“互联网+体育”教学方式纳入新型的教学体系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强化“网络课程”资源研制,创建“线上”教学与交流平台和应用程序等,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设备,都应不断改进与完善;教师在帮助与指导学生的同时,应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及增强体育素养等。
5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化对策
5.1 物质保障
经费、场所、设备及师资队伍是体育俱乐部创办的必要条件。体育俱乐部的创办与发展不仅需要得到高校资金支持,还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助,进而保证体育俱乐部得以顺利展开。综合实力强的高校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如建造体育场地以及购买体育设备等;经济条件不允许的高校可以因地制宜,选用三自主方法,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场地及器材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强化师资力量,聘请校外经验丰富及综合能力强的教师,保证体育俱乐部顺利展开。
5.2 政策支撑
体育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贯穿很多层面,如果只是依靠高校体育部门,则有许多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高校各个部门都应主动加入体育俱乐部并提供支持。首先,高校应制定针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条例,明确各部门职责,还应调动学生积极性,明确创建体育俱乐部的最终目标以及初心,针对不同部门管理者的激励和制约制度,需要进行改进,使人才管理更加完善;选择相对成熟的“五级制”管理模式,即校领导统筹负责,其他部门进行组织与管理,如教务处、体育部门等,不同部门管辖不同俱乐部。
6 结 语
在全面深入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为顺应社会发展,应使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目标得到落实,发掘并研发具有系统性、多样性及合理化的教学体系。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增强综合能力及素养的目标;同时,保持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式与特色等层面,不断创新发展,确保新型教学模式的展开与实施能够取得显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