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性探究

2019-11-26朱恩广戎卫红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0期
关键词:密度负荷体育课

朱恩广,戎卫红

(1. 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江苏 扬州 225600;2. 江苏省高邮市第二中学,江苏 扬州 225600)

1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概述

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以下简称课程模式)是由我国长江学者季浏教授提出,2015年12月,首次在全国8个省28所中小学展开实验,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成为该项目的实验基地之一,实验围绕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3个核心要素:运动负荷,运动密度在75%左右,平均心率140~160次/分;体能练习:每堂课10min左右体能练习;运动技能: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每堂课保证在20min左右。

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在季教授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平台上,探索并制定了一套适合学校实际的体育课“1+1+n”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性的探究。“1+1+n”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中小型规模学校,班级数、学生数以及师资数无法达到分项教学要求,该模式是对高中模块教学模式的补充,从学生运动兴趣出发,以及个性发展的需要,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设置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统筹安排,进行科学的教学分组和课堂实践,更能凸显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中体育课学生不能掌握几项运动技能的不足。运动技能教学需要分步骤实施,但也要考量运动技能教学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使学生从初步掌握动作技术,到基本掌握,再到熟练掌握,上升到运用自如阶段,从而完全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在体能练习阶段,内容的选择应统筹全课设计,考虑教材搭配、学情分析、运动负荷预测等方面的综合因素,通过加强代偿性、补偿性的素质练习,全面发展学生各项基本身体素质,从而完成运动技能的体能储备。在设计单个项目的运动密度时,根据各教学单元的特点,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安排,每个教学单元应达到规定的运动负荷,使课堂教学有效实施,从而达成学生体育素养和健康行为的教学目标实现。

2 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3个模块

2.1 第一个模块“1”:体育课常规与准备活动

内容:保证体育课正常进行的体育课常规,整队、队列、准备活动、整理放松、总结等。时间:10min;密度:80%;强度:80~100b/min。

2.2 第二个模块“1”:体能项目

体能项目:发展基本素质和体能为主,基本身体素质只要以速度、力量、柔韧、耐力等素质为主。内容:为专门提高某项身体素质和单个动作技术而安排的内容,练习有补偿性和代偿性练习内容,由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统一练习。时间:10 min;密度:50%;强度:120~160b/min。

2.3 第三个模块“n”:个性发展项目

个性发展项目:兴趣拓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个人体育特长的活动和比赛。内容:为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能水平、不同运动项目爱好的学生安排的有趣味的活动和比赛内容,以集体活动、球类、比赛等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教师合理搭配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进行科学有序组织教学。时间:20 min;密度:90%;强度:120~140b/min。

3 运动负荷掌控

3.1 心 率

运动时的心率是衡量锻炼效果的重要指标。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 b/min的时间占该次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需要注意的是,与负荷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问题是恢复问题,这也是在考虑负荷时就应该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尽管体育锻炼中的运动负荷以“中中结合”(即中等强度和中等量)为主,一般不需要像运动训练那样采用专门的恢复方法和手段,但也要有合理的作息和基本的营养,这是锻炼后机体得以充分恢复的保证。

3.2 练习密度

3.2.1 根据体育课不同类型来安排练习密度一般来说,以无氧运动为主的教材内容,练习密度不宜安排过大;以有氧运动为主的教材内容,练习密度可安排大一些。同样道理,在发展学生的体能素质时,也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素质特点来安排练习密度。

3.2.2 根据体育课的不同类型来安排练习密度一般来说,新授课,由于教的是新教材,教师的讲授、示范和发现、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所占用的时间必然要多一些,因而学生的练习密度就相对小一些;复习课,由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已基本了解或初步掌握,主要是复习巩固和提高的问题,因而练习密度就可以安排大一些;考核课,由于教师要对学生逐一进行考核评分,每个学生考核的时间较短,等候的时间较长,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练习密度必然相对较小。

3.2.3 根据教学对象承受运动负荷的不同能力来安排练习密度一般来说,对低年级的学生、体弱多病的学生,练习密度要安排小一些,而对高年级的学生和体质较好的学生练习密度可安排大一些。

4 “n”技能项目教学实施步骤

4.1第1阶段为熟悉项目阶段,主要组织形式:分组轮换,以5大球(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为基础,结合学校传统项目和特色项目进行2个月的接触项目和熟悉项目阶段。

4.2第2阶段为确定项目阶段,主要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每名学生基本确定自己喜欢和愿意有所发展的运动项目,通过该阶段基本确定并培养学生个人喜爱的运动项目。

4.3第3阶段为提高项目阶段,主要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学生在确定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后,产生了兴趣和掌握了基础。在该阶段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分组教学比赛与活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做到能完全掌握该项运动技能,为发展个人体育项目特长和培养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5 技能项目教学要有连续性、完整性

传统体育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课教一个单个技术,将一个结构化的运动项目完全割裂开来进行教学,如第一堂课学篮球双手胸前传球、第二堂课学100 m跑、第三堂课学排球垫球、第四堂课又学习篮球传球……最后的学习评价又主要是对单个技术进行技评和达标,将原本相互联系的结构化知识变得“支离破碎”,这只会导致学生产生单调、乏味、枯燥的感受,不能对一个运动项目产生连续的、完整的体验和理解,难以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和价值。而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应该是以活动和比赛为主,每节课该部分教学时间应该保证在20 min左右,要充分认识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会学生真正掌握运动技能,应以连续的、完整的动作技术教授运动技能项目,而不是学生只掌握了单个动作技术,应让各种动作技术更多地运用到活动和比赛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面临情境时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强调用单元教学的方式教授一个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

猜你喜欢

密度负荷体育课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体育课上的“意外”
生如夏花
讨厌的理由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