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视域下学生体育价值观理论探讨: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
2019-11-26元文学侯金凤
元文学,侯金凤
(1.大连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2.大连理工大学 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4)
审视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情况,可以发现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出现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遍不高、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普遍不佳等现象。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与健康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价值观[1]。然而从现实情况看,青少年学生体质不断下降,健康状况令人堪忧,这足以说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固然涉及多种原因,其中学生是否拥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教育开展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原因在于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与态度,而行为与态度又关乎活动结果。从体育教育发展理论角度来看,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树立与培养对广大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与体育活动的加强有着直接关系。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会影响到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阶段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要培养其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鉴于上述原因,从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展开深入的理论探讨,系统分析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提出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1 概念辨析与理论依据
1.1 体育价值观概念
关于体育价值观的概念不同学者持不同的观点,黄世勋[2]、唐照华[3]、郭绍芳[4]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体育价值观进行了阐释,他们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以需求为导向,是人们对体育活动总的看法。综合以往研究者的论述,研究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出发对体育现象、体育功能的认识所产生的重要性判断的内部标准。体育价值观在个人和群体中的社会生活和体育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包含了人们的体育认知、体育态度以及体育活动参与,体育价值观涉及面广、时间长,直接关系到人们未来能否健康成长。
1.2 生命周期理论
1966年卡曼最早提出生命周期理论,1976年赫塞与布兰查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善。后来,阿吉里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从不成熟而逐渐走向成熟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5]。从现实上来说,每个人不能完全达到成熟的状态,一直是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状态,所以人们经历着一个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生命由发展、成长、成熟、衰退等几个阶段构成。
研究引用了生命周期理论来探讨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从生命成长周期来看,人在儿童期的体育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大多是处于幼稚期或者萌芽期;在学生阶段,身心发展进入青春期与青年期,而体育价值观也随之进入成长期,如果在这个时期能够形成科学、稳定的体育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生活乃至成年期成熟的体育价值观尤为重要[6]。所以研究选择了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研究。学生生命成长所处周期与体育价值观培养周期。以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的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问题研究,主要从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同性别角度、不同年龄阶段角度,对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展开深入分析,从具体表现的状况中科学解释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渐进形成过程,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以便为将来稳定健康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奠定坚实基础。
2 性别与年龄角度下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问题厘清
从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总体情况入手,主要围绕体育价值观的体育活动认知、体育活动态度以及体育活动参与的情况展开分析。首先,在学生体育活动认知的总体情况方面,现实中虽然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喜欢程度和感兴趣程度均呈现较好态势,但对体育活动喜爱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较低的学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其次,学生体育态度总体情况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参加体育活动且有必要适当进行体育活动,但仍有一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不明确,并且认为没有必要参与体育活动,这说明学生的体育活动态度在其成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再次,针对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总体情况而言,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次数、时间以及强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研究从学生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出发对具体问题加以分析和厘清。
2.1 不同性别的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问题分析
不同性别的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原因,会逐渐形成差异明显的体育价值观,而且这种体育价值观的差异性较大,其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更好地了解并掌握不同性别学生当前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十分必要。在学生阶段男生女生在体育价值观的表现中区别较大。研究发现,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男生和女生对体育活动的认知、体育活动的态度以及体育活动的参与方面表现区别非常大,这说明性别差异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有重要影响。因此,不同性别学生在体育价值观教育与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别对待,既要注重男女生在学生阶段学习过程中体育活动认知、体育活动态度以及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变化,又要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体育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2.2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问题分析
依据生命周期理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体育价值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分析发现体育价值观的变化会让他们的体育活动认知也发生一定变化。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体育的认知变化越来越大,对体育价值的肯定与接受也逐渐强烈;而在体育活动态度和体育活动参与上或是由于学习的压力,或是由于场地设施等原因均表现出明显差异,年龄带给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改变是比较明显的,这就说明人的生命周期的变化会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不仅如此,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不同的问题,即在体育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随着年龄差距拉大而差异加大。另外,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研究分析中发现,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表现出不同的差别。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他们的体育价值观会从孕育后期逐步过渡到成长期,此时不仅他们的体育活动认知、体育活动态度发生改变,而且他们参与体育活动情况也出现了明显差异。这就告诉人们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存在不稳定的状态且波动较大,需要在培养的过程中加以稳固与夯实。
3 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特点,而影响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就是青少年,这个时期也正是接受学校教育的阶段,所以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其生命成长周期中的青春期正相呼应。而恰恰在这一时期,无论社会、家庭、学校、教师、还是他们个人所持有的观念,都对其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7]。
3.1 社会因素:学生成长的宏观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大众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与意识逐年增强,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呈现上升的趋势。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颁布更是明确了全民健身的具体内容,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件将全民健身运动推向高潮。在各大城市,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各大俱乐部等活动场所,都能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自发地从事健身运动,不管参与体育活动人们处在生命成长的哪一阶段,他们对体育价值的认识与肯定都在促进他们更加积极地改善体育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而这种体育活动认知高度的提升正深刻影响着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另外,社会媒体为人们获取体育信息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渠道。尤其是在当今网络媒体全面升温的时代,人们从网上了解体育常识、观看体育比赛、掌握体育健儿甚至于体育明星的动态、发掘体育产业潜力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体育生活方式。学生是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他们从社会媒体获取的体育知识与体育观念可能是新鲜的、富有正能量的,但也可能是陈旧的、携带负能量的。因此,健康的社会媒体对体育活动态度的转变,对体育应是积极向上的传播,追求阳光积极的体育精神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这对于促进学生正确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家庭因素:学生成长的启蒙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整体环境对体育价值和功能的肯定不仅对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激励作用,而且能够影响和促进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希尔(R.Hill)和汉森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了家庭生命周期理论[8],并从这一理论研究了家庭对儿童的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孩子多数会遗传并且受教于父母平时的观念以及行为,因此父母的体育价值观对孩子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影响。孩子的儿童期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萌芽期对父母的体育价值观理解得并不特别清晰,而到了青少年学生阶段的成长期却是他们形成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价值观的关键期。例如,父母在孩子学生阶段灌输应试教育的思想,告诫并让他们认为只有学习好文化课才是主要的,同时限制了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话,就会给学生的体育观念形成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反之,如果家长能够在重视文化课的前提下,自身能够参与并且带领孩子一起参与,甚至鼓励孩子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用放松的心态去面对在文化课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紧张,这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而言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说明家庭能够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而家长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和体育锻炼习惯会给孩子体育价值观塑造留下积极的影响,所以家庭环境对于体育的肯定,家长对学生体育的引导能够更好更快地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
3.3 学校因素:学生成长的教育环境
学校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这是因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大部分的受教育时间都集中在学校,所以在价值观以及体育价值观的塑造以及培养过程中,学校自然是主要阵地,只有学校重视体育并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体育活动的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体育课程的实施及体育活动的效果考核等管理活动方面。首先,学校体育管理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活动的实施隶属于学校对体育的管理。一个学校重视体育,就会加大对体育方方面面的投入,就会支持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体育活动氛围自然就会产生,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学生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而能不能按教学计划正常完成体育课时则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早在2005年3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一文述及“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期末提前两周体育课就得停,这已成惯例。从目前各中小学校实际情况来看,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每周安排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 “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几乎成为空谈”。而体育课恰恰是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塑造与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的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体育的认知,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为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所以体育课程的实施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再次,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考核评价不仅影响着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经分析发现,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不仅能够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而且能够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体育活动的效果考核能够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对体育价值的判断,对学生树立正确体育价值观有极大的影响[7]。
3.4 教师因素:学生成长的影响者
教师是学生行为最关键也是最直接的影响者,尤其是体育教师,更是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活动参与度。学生从体育教师讲授中获取体育知识,从体育课程中获取对体育的第一层感性认识,了解和接触体育,形成体育的初步概念,产生明确的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应该具有科学的体育意识,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的体育观念进行熏陶与养成,让学生不只是把体育当作强身健体的工具,而是树立自我体育意识,形成明确的体育价值观,由被动体育参与者变为主动体育参与者,并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把体育作为自己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学生的成长期和价值观培养形成期,体育教师对他们体育意识与观念的解读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对体育有一个全面和科学的解释比片面对体育的理解更容易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客观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学生体育价值观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另外,体育教师体育价值取向不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程度,进而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例如,有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有体育意识,参与体育活动与否不重要,有的体育教师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有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掌握体育技能才是他们体育发展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拥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就会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不仅如此,不同体育教师对体育功能的诠释不同也会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作为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
3.5 学生个人因素:自身成长的规划者
从客观角度讲,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关键在于学生个人的理性分析与认识。这是因为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个人的体育兴趣,而体育兴趣的产生源自于学生个人对体育的需求。一旦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需求,便会主动去探寻体育的认知与理解;当认知与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时,学生会对体育产生更大的兴趣与爱好,由此又会促使他们更进一步探寻体育的奥秘。在如此往复的求知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便会逐渐产生、发展与巩固。从这一点上可以说,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动性体现,是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他们体育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学生个人积极的体育兴趣对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体育活动的认识与观念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体育及体育课认识较为浅显,有的学生认为打打球、蹦蹦跳跳即是体育课的全部,学与不学一个样,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耽误他们文化课学习时间,对体育锻炼并没有形成正确认识,存在应付现象,也就不存在形成科学体育价值观了。究其原因,他们还是没有对体育的价值功能有充分的认识,没有对体育产生足够的兴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自身的因素还是占主导地位的。正如,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产生积极的体育态度,感受体育的乐趣,形成积极的体育价值观;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对体育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但这些都源自他们对体育的认识问题,源自他们内心深处对体育的渴望程度,这与运动能力高低、运动技能好坏没有直接关系。例如,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小学生放学后开展的社区体育计划中有明确的指导理念:“为生活而玩耍”,将技能融入游戏,让孩子们关注游戏而不是技能。这从一个侧面告诉人们一定要对体育持有科学的认识,发自内心的热爱体育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
4 生命周期视域下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策略
生命周期理论告诉人们一定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抓住某个时期或阶段适时对其体育价值观进行培养,进而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因此,依据上文提出的影响因素,以及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的现存问题,逐一提出体育价值观培养策略[9]。
4.1 全社会应在学生成长黄金期大力创造体育价值观培养氛围,奠定正确体育价值观
学生是受教育的黄金群体,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在这个时期尤为关键。首先,我国为了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相继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政策、制度的出台是为了保证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而这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有效地落实体育相关政策、制度,只有落实到位、开展有力,才能在全社会形成重视体育、爱好体育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体育价值观的逐步形成与发展,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也理应如此。其次,社会大众体育锻炼的氛围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是体育价值观传播的客观环境,体育价值观能否正确传播与社会不同阶层、不同角色的群体对体育的兴趣和认可度有着很大关系,这些社会群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作为相关管理部门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行政部门,无论是街道办还是社区都应积极采取措施宣传体育知识、传授体育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活动,调动不同人群的体育兴趣。儿童懵懂,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其游戏、健身的兴趣,从小奠定体育认知、树立体育态度;青年大部分与学生属于同类群体,激发其体育兴趣能够更好地刺激他们参与体育的竞争意识、增强体育能够强身健体和娱乐功能的认知,从而在体育活动的参与中形成体育价值观。总而言之,只有全社会不同人群都对体育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才能为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从社会层面营造体育锻炼的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锻炼、主动融入不同健身群体的动机,从而为他们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提供外部条件。
4.2 家庭应在学生成长启蒙期充分发挥父母主动作用,为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不仅影响到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于是父母持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能够影响到孩子体育价值观的形成,并且这种影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学者兰馨[10]曾总结并倡导美国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培养方式:发挥家长的主动作用,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自己的孩子获得体育运动乐趣的体验,而且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父母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父母的体育价值观不同其体育活动参与呈现的内容与方式也就不同,父母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自然影响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正是基于这种原因,作为父母,关心体育、了解体育、关注并观看体育比赛,并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这对孩子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原因就在于孩子可以从父母那里获得体育相关知识、相关技能,逐步形成体育价值观念。
4.3 学校应在学生成长关键期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建设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平台
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在学校里学生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上体育课、参与体育活动,从而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在学校教育里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活动习惯的养成,直接关乎学生的身心健康、关乎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大小。所以,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加大建设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平台。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通过体育课程,所以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如何、开展的力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为此,重视体育课程、开展多元体育教学尤为重要。作为学校及其领导者、管理者,首先一定要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价值与功能,高度认识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的意义,从思想上树立体育与智育同等重要的意识。其次,在组织管理上加大体育教育的实施力度,保证体育课程能够按照教学计划实施,不缺斤短两,确保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进行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再次,加强监督考核工作,确保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体育课程开展得好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涉猎体育知识与技能,并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带动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去面对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与压力,进而强化体育参与意识,逐步确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4.4 教师应提高学生发展期体育重要性认识程度,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
关于学生所处的体育价值观形成周期问题,学生阶段既是学生的发展期也是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发展期。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如何与体育教师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都会从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获知,这一点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学生能从体育教师身上得到体育的感性认识,体育教师持有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就会对学生形成什么样的体育价值观产生影响。为此,在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中体育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科学的体育意识,还要端正体育态度,对体育有良好的认识,并把体育置于教育之中,要有教育的整体观念,并用正确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体育价值观。另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也恰恰会影响他们体育价值观的养成。因此,体育教师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以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知识促使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应因材施教,适时地改进和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于多样化的教学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得到满足,他们想要达到的体育水平也能实现,这就会促使他们形成乐观积极的体育态度,对体育价值的理解程度也会更深。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本身只有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提升体育专业技能,才能使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才华,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概而言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体育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更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4.5 学生自身应对体育价值产生内省,自觉养成体育活动习惯以内驱力形成体育价值观
任何人价值观的形成都在于行为人本身,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也不例外。学生阶段体育价值观的形成期对日后的体育价值判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学生体育价值观培养过程中,学生自身对体育认知与需求的提高是养成其体育价值观的内在动力。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他们自身发展对体育的需求,当他们认识到体育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时,他们就会对体育产生兴趣,一旦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就会促使他们对体育的认知以及对某项运动的倾向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此时就会促使他们对体育及某项运动持有肯定的态度,进而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增强,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就会养成。为此,在体育教育中除了培养学生自身体育兴趣与爱好外,还要改变他们对体育课以及体育活动所持有的态度,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体育不仅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而且也是他们今后人生发展的基础与生活内容之一。这就要求学生个人既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了解体育,比如体育媒介或者体育赛事等,提高体育认知水平;也要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高个人运动能力。只有让自己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愉悦感,才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逐渐形成科学的体育价值观。
5 结语
由体育认知、体育态度及体育活动参与组成的体育价值观决定着学生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态度及参与,继而影响着人的一生对体育的总体看法和体育活动参与程度,为此从生命周期视域全面审视处于青少年时期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价值。由研究可知,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及学生个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不能偏重任何一方面也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应重视各项因素的影响力,进而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