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2019-11-25魏翠玲李振英李素娟

河北科技图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高校图书馆

魏翠玲 李振英 李素娟

摘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文化建设应加强对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培养。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设施齐备,馆员队伍实力强大,履行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职能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有助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参与服务项目的设计,提供人才与服务保障。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81

1 引言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与发展指出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区别于传统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归根到底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和文化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重视农村向城市转化、农民向市民转化过程中的心理适应问题和文化需求适应问题,让广大从农村解放出来的农民能够尽快适应城市生活,不仅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向城镇化转变,而且要从精神文化方面向城镇化和现代化转化[1]。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做好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帮助人们全方位地适应城镇化生活,而高校图书馆在这个进程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需要。将高校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加快高校科研与文化成果的转化。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符合高校图书馆公益性原则,能够促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及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发展,有利于促进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功能、促进全民素质提高和地方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并有效树立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的优良社会形象[2]。

2 新型城镇化及其发展诉求分析

2.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分析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是针对传统城镇化而提出的。我国经历了一个很长时期的传统城镇化实践,已经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但在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等方面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传统城镇化所追求的非农产业扩大、人口聚集以及城镇空间扩张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得新型城镇化生命力旺盛,城乡统筹、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因时制宜提升了城镇化建设的格局与水平,集约高效、科学发展、功能完善、社会和谐更加凸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个性鲜明、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道路使得新型城镇化发展轨迹明确、前程光明。新型城镇化将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文明、宜居的场所[3]。

2.2 新型城镇化发展诉求分析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更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国情的现实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中国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推动力量。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要从由“增长导向型”向“以人为本型”进行转变,以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要突出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人的多重主体性作用,真正使人成为新城镇的“目标主体”、“责任主体”和“价值主体”。要创新发展思路,重视公共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发展。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建设思考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举足轻重,是迅速提升群众整体素质和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学校和社会信息化重要基地的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参与到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去,为社会服务、为地方民众服务。

3.1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让每个公民能够不受地域及空间的限制获得均等化的文化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作为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化、服务公众的重任,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责无旁贷。多年来,公共图书馆在履行社会文化服务职能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可圈可点[4],但面对巨大的受众群体和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受經费紧张、资源有限、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等条件限制,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无法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5]。

作为本地区的核心信息资源库,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是大势所趋。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拥有量、馆员队伍的专业性、平台设备的先进全面性上得天独厚,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长期只对校内师生开放,公益性程度相对较低,鲜少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社会民众几无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图书馆属于社会共同的财富资源,其受国家财政支持,兼具公共产品的性质。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公众文化多元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满足本校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利用高校的特色馆藏资源、先进的科技设备以及专业、高效的馆员队伍等有利条件开展社会服务,不仅能够丰富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满足社会经济建设需求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也将获得公众对高校图书馆的重新认识和利用,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

3.2 高校圖书馆服务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

高校图书馆依托大学丰富的资源和科学研究的优势,在服务社会公共文化方面大有可为,除为本校师生服务外,应进一步重视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现实基础上,针对公众的信息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和深层次的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渠道,拓展服务范围,积极主动开展社会服务,不仅能够推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给自身的发展插上了新的羽翼。“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中存在着巨大的作用空间。

在参与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优势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2.1 助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其中,公共文化设施是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需要基础设施的保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面对城镇化过程中转化来的基层社区和基层群众,这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急需进一步完善,因此要尤其注重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保障。基层公共文化设施主要包括地市级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文化中心、文化站以及村镇级农家书屋、文化室、文化活动中心等[6]。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文化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形成城市农村15分钟文化服务圈,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7]。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服务育人的职责,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沉淀,拥有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特别是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其图书馆在资源建设内容上更是覆盖面宽广,信息资源丰富,这是众多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所不能比的。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能够提供比公共图书馆更为全面也更为专业的文献信息,去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社会读者的需求,这也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优势以及必要性。

3.2.2 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计,应该注重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和项目内容的贴近生活性。在文化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深入联系群众,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和喜好;另一方面要注意树立地方特色,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自身优势,提高项目的与时俱进性,从而引领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其先进的技术管理优势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与技术手段,在城镇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以及信息资源平台建设中发挥独到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城镇化公共文化载体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还能够促进实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建设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系统管理,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公众读者,使得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因高校图书馆的参与而提升层次、质量与水平。

3.2.3 注重基层公共文化队伍的培养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并使其快速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在进行公共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切身参与性,注重对来自基层的公共文化队伍的培养,形成由基层群众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团队,并选出文化骨干,对其进行培训、指导、锻炼,然后由基层文化队伍深入到群众中负责组织开展各项公共文化活动。同时,要形成规模化和规范化的公共文化队伍培养机制,让基层文化队伍真正起到文化组织和文化引领作用。

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相对于城镇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来讲,高校图书馆员接受了更多的专业训练与业务培训,拥有扎实的图书情报理论知识,信息敏感性强,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较强的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长期的专业工作实践使他们具有比较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较高的服务质量与水平,高校图书馆的参与可以为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培养与服务保障。

4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策略

高校图书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提供社会公共文化服务,要重建服务理念,打破高墙壁垒,逐步转变角色,结合本校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打造特色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利用已搭建的校内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实现校内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依靠专业的馆员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电话、文献传递等学习交流平台开展信息咨询服务,并依赖高校的学科优势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4.1 重塑服务理念

高校图书馆及其母体高校,都应明确一个理念,即高校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其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责无旁贷。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公共文化服务,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探索、学习与公共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模式。在这方面,国内外都有可以学习借鉴的经验,公共图书馆在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上也有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高校图书馆应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途径,扩大服务范围。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也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怀着勇于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的公共文化建设。

4.2 依托制度保障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年修订)第三十七条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8]。这为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支持,但并不具有强制性。201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但针对高校图书馆的法律尚有待时日。高校图书馆要发挥好其社会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职能,处理好高校图书馆与其他合作组织与机构的关系等,需要法律的支持以及其母体学校的支持与制度保障,要明确定位,有章可循。

4.3 開展特色服务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当地和本馆实情,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作措施,为用户群体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9]。要深入研究新增的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需求,以自身资源特点为基础,设计满足其信息需求的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服务。要对新用户开展培训,引导他们自发提高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让高效使用图书馆、高效使用信息资源成为一种习惯,提高他们的总体素质和文化修养。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开展了微博直播项目,构建用户与高校图书馆紧密联系的交互平台[10]。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利用自身优势提供科技查新、定题跟踪、信息咨询、可行性研究等服务,为科研、企业单位研发新产品、投资引资、寻求合作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为政府机关决策提供依据[11]。

4.4 寻求社会合作

在融入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必然要与其他机构产生一定的关系,特别要加强与本地、本系统、本行业的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等组织的合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此外,要加强与文化机构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图书馆在参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拓展自身的服务内容,增强自身的资源优势。

4.5 践行U—P—V模式

近些年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一直在探索高校图书馆参与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与途径。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调研、实地参观学习、文化下乡与社会实践服务,借鉴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的成功经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U—P—V模式。

高校图书馆(University library)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与人才队伍优势,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通过在城镇、农村建设书屋、送书上门等渠道,开展科普宣传、文化下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关爱,对孤寡老人进行人文关怀,对书香农村建设进行科技知识与文化资源支持。此外,通过区域资源与服务融合,与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进行合作,优势互补,结合精准扶贫工作,与村庄(Village)进行对接,通过开设专家讲座、田间诊病、地头培训、远程咨询等方式,开展科技与知识服务,打造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U—P—V模式。

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在几年的时间里与邯郸市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等公共馆合作,进行高校图书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图书馆先后在河北省涉县、馆陶、广平、魏县、平山等地建设“紫山书屋”18个,开展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五十余次。有效践行了U-P-V模式下服务新型城镇化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践。

5 结语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人的城镇化和文化的城镇化。高校图书馆要高度重视服务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将大学文化融入公共文化建设大局中,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组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科技文明,创新文化服务路径,拓展新时代图书馆服务职能,将极大地丰富和扩充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高校文化的引领,能够促进城乡人文文化的发展,推动人文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和文化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胡劲军.文化牵引上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考[J].科学发展,2014(12):96-99.

[2]黎梅,奉晓红.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4(5):107-109,115.

[3]杨济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以闽江口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111-118.

[4]舒拉.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合作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5):171.

[5]余惊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9):92-94,99.

[6]王金荣,高丽霞,田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0):164-165.

[7]庄琦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南论坛,2015(1):26-28.

[8]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EB/OL].[2019-05-2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736/s3886/201601/t20160120-228487.html.

[9]张伟红.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制度设计[J].图书馆学刊,2019(1):60-64.

[10]汤正午,高波.高校图书馆微博直播推广服务调查[J].图书馆论坛,2018(5):71-78,70.

[11]杨艳君.论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有效参与[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6):35-37.

Research on the Service of Public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Wei Cui-ling Li Zhen-ying Li Su-juan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grassroots public cultural team. With rich resources, complete facilities and strong librarian teams, 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the unshakable responsibility to fulfill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fun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public culture is helpful to improve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of service projects, and provide talents and service guarantee.

Keywords:New Urbanization, Public Culture Service; University Libraries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新型城镇化高校图书馆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