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乡村非遗保护传承 提升特色小镇文化内涵

2019-11-25边疆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文化内涵

边疆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165-01

摘 要 保护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提升特色小镇文化内涵,在形式与内容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能够有效促进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而特色小镇作为一个载体,又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提供土壤,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关键词 非遗保护传承 特色小镇 文化内涵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山西省非遗保护工作取得新的成效。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得到深化,任务更加明确,政策措施更加系统,也更加富有成效,极大地调动了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工作热情。2006年以来,山西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1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6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7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15名,市级代表性项目1534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855名。这些山西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散落在山西各地,对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经济发展,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攻克脱贫攻坚任务等都发挥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再看山西省特色小镇建设情况,目前共入选全国特色小镇12个,其中第一批3个,分别是晋城市阳城县的润城镇、晋中市昔阳县的大寨镇、吕梁市汾阳市的杏花村镇;第二批9个,分别为晋城市高平市的神农镇及泽州县的巴公镇、朔州市怀仁县的金沙滩镇及右玉县右卫镇、吕梁市离石区的信义镇及汾阳市的贾家庄镇,还有运城市稷山县的翟店镇、晋中市灵石县的静升镇、临汾市曲沃县的曲村镇。

二、特点分析

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681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4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可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村仍然是当今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心形态,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广大乡村随处都保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以及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统计,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代表性项目90%在乡镇一级,可以这么说,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本上在乡村、小城镇,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也突出表现在这里,广大农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同时是其传承的主要载体。

关于山西特色小镇分布情况,从各区域的数量来看,晋南和晋西的数量是最多的。晋南地区长期以来经济文化活动相对活跃,因此非遗数量众多,而晋西地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从这些方面来讲,能成为中国特色小镇,一方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和传承人数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这一点从全国特色小镇类型中更容易看出,在全国入选的403个特色小镇中,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及发展旅游业的类型所占比例最多。在第一批特色小鎮名单中,重点发展旅游的特色小镇就有64个之多,占比达到全部特色小镇的50.39%;紧跟其后的历史文化型的特色小镇有23个,占比达到全部特色小镇的18.11%。可见,发展旅游型和依托历史文化型的特色小镇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三、发展路径

目前,乡村发展普遍存在城镇化进程迅猛推进,空心村现象明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影响力小,缺乏实质保护途径等问题。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在政策引导上,还是在具体实践中都需要找到跟合适长远的发展路径。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协调部门工作,出台协同保护政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者和行使者,有义务、有职责各级职能部门,建立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县、乡级的政府部门要予以重视,在建设特色小镇时,将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入到规划当中。

二是制定分类保护政策,保持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对分布在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大规模的调查统计和记录,对项目的流变过程、技艺内容、传承情况进行系统的记录,建立清单制度。对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可避免造成严重破坏非遗项目,要专门组织开展抢救性记录,重点记录其特色技艺及核心内容,以便适时恢复。

三是“非遗”融合旅游,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政府既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妥善的保护和传承下来,也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融合旅游发展,让“非遗”保护与传承从狭隘的“只保护不开发”的思维走出来。要走出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适度发展“非遗”旅游创意,创新运营模式。保护其“非遗”的独特性,突出本地特色。

四是持续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支持传承实践。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将非遗“活”的特点用好,“见人见物见生活”,提升公众的关注热情和参与感。传承实践要与乡村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活动相结合,形成特色乡村浓郁风情。安排资金支持乡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和生产、传统戏剧的创作和演出,带动“非遗”生产性企业和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及团体的发展。同时,扶持特色“非遗”产业的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生态环境实施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孕育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特色小镇建设,要在不改变非遗实践环境的前提下,慎重处理开发建设与当地文化遗存的关系,努力保持文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平衡发展,悉心维护和改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庆.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J].浙江经济,2015(12).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文化内涵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