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剑文化对“唐三绝”影响的研究

2019-11-25王魁西安体育学院

灌篮 2019年34期
关键词:剑舞狂草唐诗

王魁 西安体育学院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唐代、剑文化、“唐三绝”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相关文献,参考周伟良教授的《中国武术史》,杜道明教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明晰唐代的社会人文背景,梳理现阶段的剑文化研究现状。

2.逻辑分析法

通过收集国内研究剑文化的相关论文、书籍,并对其分析归纳,探析唐代剑文化对“唐三绝”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

(一)剑文化对唐诗的影响

关于唐代诗文中用剑的诗人数量,陈可(2013)曾有过研究:“初唐阶段,诗文中用剑的诗人约为40位;到了盛唐,跃升至47位;而至中唐,写剑者的数量陡然翻了一番,达到81位;至最后的晚唐至唐末阶段,人数继续增长,但涨幅回落,仅仅升至109人即止。”由此可见,综观整个唐代时期,在诗文中用剑的诗人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诗人开始在诗中写剑,并有意或无意地用剑来言志、抒发情怀,可见剑文化对唐诗的影响之深。

关于剑文化对唐诗的具体影响,也就是剑作为唐诗中的意象的具体意义。杜甫曾有云:“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后出塞五首(其三)》)当时剑在军事战场上已经被刀所取代,诗人还是执意以“拔剑”意喻,可以说明在诗人眼中剑已经不再是单单的器械那么简单了,而是与爱国和忠君相联系起来,以表精忠报国之志。无独有偶,李白也曾云:“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六首其一》)可见,剑首先作为一种兵器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是建功立业的梦想寄托,也是精忠报国的理想体现。

另外,在唐代,和以往同样有“尚武崇侠”风气的朝代不同的是文人“轻儒”的现象极其普遍。以李白为例,李白是有号称“诗仙”的美誉,但讽刺的是他本人却并不以此为荣。唐玄宗欣赏李白也不过只让他做了个供奉翰林,是为宫廷生活写诗助兴的闲职。剑的形制之美的特点,在诗人的眼中,则作为一种高尚品格和才华的隐喻。

因此,笔者认为,剑文化对唐诗的影响主要有二。一是用剑在诗中代表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理想抱负,二是吟剑自喻,表示对风流飘逸、孤高傲骨的高尚品格的追求。

(二)剑文化对“舞”的影响

唐代时期不仅是诗歌繁盛的时代,同时也是音乐歌舞艺术昌盛的时代。这一时代的音乐歌舞广泛的应用在宫廷典礼、庆祝节日、群众娱乐等各个项目之中。在这一歌舞盛行的时代以及唐代特有的开放性文化,再加之时人对剑所寄寓的特殊的情感,很难想象这两种文化不会有所交集。在查阅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记载唐代有剑与“舞”相结合的演出形式有剑舞和剑器舞两种。

剑舞在唐代以前就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军中随性而舞剑,娱乐的一种表演形式,没有成熟的舞蹈形式,仅仅是用来营造气氛。到了唐代,宴上舞剑便成了一种极其常见的习气,如上文谈到的裴旻的剑舞便是这种形式的继承和发扬。而唐代的很多诗人也是常常借酒起舞,助兴娱乐。这其中李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如《玉壶吟》中写道:“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可见三杯酒过后拔剑起舞,慷慨涕零,这是悲中起舞。可见其借舞剑而流露的潇洒与浪漫之情。

而与剑舞相比,剑器舞则是从唐代才开始有的。唐代的剑器舞是有成熟的舞蹈形式的,参考晚唐诗人司空图有云:“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剑器》)司空图是晚唐诗人,这说明了剑器舞到了唐代末年还能流传,足见这一舞蹈流传时间之长、地域之广了。

因此,笔者认为,唐代时期的剑文化对“舞”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上,一是继承和发扬以往的剑舞形式,这一形式主要都是文人墨客随性而舞,助兴娱乐之用。二是开创了剑器舞的先河,将剑作为一种舞蹈的器具,并配有相应的音乐,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

(三)剑文化对书法的影响

唐代开始兴起一种放浪不羁的艺术——狂草。其恣肆挥毫、节奏迅速、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字形是一气呵成,这看上去正是与“惊雷激电、变怪杂出”的剑技如出一辙,可见其渊源。这便说明当时剑文化与“舞”相结合的剑器舞对张旭狂草的影响之大。

因此,笔者认为,剑文化对书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剑器舞来进行的,正因为草书肆意奔放的特点与剑技的风流飘逸的风格相称,狂草这一独特的书法形式才能氤氲而生,也正是这狂草才更是将剑法之意挥洒在纸墨之上。

三、结语

总之,剑器伴随着它的主要功能由兵器转向礼器再到法器的转变,这使得剑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也不断的从具体的实物演变为独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剑的军事功能的褪去,使得其文化功能不断丰满,最终在政治开明,文化开放,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唐帝国时期,剑文化与其他多种文化形式相结合,从而走向成熟阶段。

“执古之道,以御今有”。剑,自古就是正义与美德的象征,承载着国人崇高的精神与道德的诉求,对于当下政策对内呼吁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对外传递“中国好声音”,剑文化更应砥砺前行,让国人重拾文化自信,使之作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留名海外。

猜你喜欢

剑舞狂草唐诗
中国古典舞剑舞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唐诗赏读
狂草:笑为花开,花因笑发
狂草
刘伶·贤客
丽日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