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热思考制约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2019-11-25刘小妞西安体育学院
刘小妞 西安体育学院
一、校园足球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教练员执教能力不强
我国校园足球球员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球员任务主要是学习;二是身体素质与专业足球学校球员相比,由于训练强度、力度不到位,身体素质不佳;三是足球训练设施、足球场地等多个方面的束缚,制约了球员水平的提高。校园足球球员的培养不能照搬足球专业运动员的培养模式,这是教练员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体育专业毕业的足球体育教师,在高校学习期间能科学审视对足球、足球技能,但是在训练、实战经验方面和职业教练员存在较大差别,这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校园足球向更高层面发展,为此,教练员执教能力束缚了校园足球发展,必须下大力气破解这一困境。
(二)管理体制的瓶颈难以突破
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系统分开、条块分割,大大束缚了足球运动的全面进步。2009 年实施的“校园足球”项目的主导方虽说是体育总局、教育部,但是实际上是由足协、各级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实施垂直管理,这势必存在主体管理越位、错位等方面的问题,在当前体育、教育属于不同系统下,系统性分离就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再者,校园足球投入的真正主体是国家体育总局、足协以及各级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而在管理方面则要隶属教育系统的学校,这势必会出现管理不到位、政令推广困难等多个方面问题。
(三)学训矛盾较为突出,训练器材配备不足
首先,学训矛盾较为突出。在开展校园足球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球员能根据既定计划开展学习,也能参与并完成日常训练及比赛。比如,《关于印发<2015 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竞赛规程>的通知》中明确了小学、初中足球比赛的开展时间,基本是学生上课期间,这肯定影响到学生学习,反之,如果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就会制约了训练与比赛,不利于校园足球的开展。
其次,训练器材配备不足。训练器材配备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效果,由于足球训练涉及到多种训练器材,不仅需要足球,还需要体能训练设施,比如垫子、杠铃等,足球训练器材的使用效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学校发展校园足球面对的器材不足或者是损坏之后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等,这些将导致器材配备严重不到位,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校园足球发展陷入困境。
二、推动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对策
(一)全面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
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聘请足球教练员,并进行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聘任具有较高足球训练水平、足球实战经验相对丰富的教练员,充分解决教练员配备不足的困境。聘请的教练员可以是职业退役足球队员、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以及高校体育学院培养的教练员等,与此同时,还要针对足球教练员开展一系列由教育部门开展的足球培训班,使其能掌握校园足球的特点与规律,能更好胜任足球教练工作,可以针对校园足球开展训练。
(二)科学消解“学训矛盾”,整合足球施训资源
灵活科学消解“学训矛盾”。一是学校创建针对足球队员学习的考核小组,每周都要向球员所在班级负责人发放学习考核表,考核小组在获得反馈结果后,对足球队员在校表现开展评价,假如学习没有达到考核要求的,需要进行停赛、停训等处罚。二是如果比赛与学校考试存在冲突,学校可提前将试卷邮寄到比赛地点,如果非比赛时间,教练员可以组织队员按照学校考试安排进行考试,在考试完毕后,第一时间内对试卷进行封存,并邮寄给学校进行批阅。
(三)营造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社会环境
政府在推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应做好足球顶层设计工作,并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保证学生学习、训练兼得;学校作为校园足球开展的主体,需要落实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走过场”现象;家长也需要改变传统的“唯智力论”的观点,在子女喜欢的情况下,也要积极鼓励其参与足球运动中,引导子女热爱并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提供相关的支持;社会各界也需要为更好开展校园足球创造较好的社会条件,大力投身到校园足球建设中,推动社区开展好足球运动,社区场地设施应向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各类媒体也需要确立科学的舆论导向,积极宣传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与文化价值,积极推广国外校园足球的经验,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校园足球发展构建和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