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保障机制研究

2019-11-24赵超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6期
关键词:中国农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赵超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173-01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产物。本文讲述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再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力度、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育理念等措施,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保障机制,希望能够让中国文化瑰宝得以留存和传承,继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关键词 中国农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

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五千年文明古国的重要文化产物,向人们展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不仅具有特殊的文化研究价值,同时也让现今社会受益匪浅,含有深刻的社会存在价值。因此保护与传承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与社会文明和谐、国家经济发展都存在密切联系,有关部门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一、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汇聚许多传统文化宝藏,在民族音乐、民俗习惯、民间故事等民族文化之中渗透了道德教育知识,还包含丰富的民族艺术工艺,对于农村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物质文明建设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的素质,两者是国家建设的两个必备要素,所以保护与传承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重要。

二、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保障机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们逐渐淡化对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使得许多非物质文明濒临绝迹,严重影响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导致“忘本”现象泛滥。因此有关部门要建立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保障机制,号召全民一起维护非物质文化。

(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普遍文化意识较差,很多人不懂得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有些人甚至不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含义。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让人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进一步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队伍中。具体宣传措施为:首先,应该印发相关保护与传承文件,让人们有渠道接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信息,为后续保障机制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有关部门可以发动地方干部进行宣传引导工作,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识”为主题的农村动员大会。在大会上乡村干部可以向农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书面文件以及影像资料,让农民能够直观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含义及其重要性,进而积极响应保护与传承工作。其次,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媒体、网络等信息平台发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相关政策法规,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进而大力支持此项工作。例如,某农民在观看地方台节目时,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信息,会加深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联系实际生活内容,找出身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踪迹,带动周围群众共同支持保护和传承工作。最后,农村领导干部要积极进行下乡工作,找寻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痕迹,并号召当地民众一起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障机制,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护。例如,某农村干部号召当地农民一起编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件,将当地民间故事、音乐小调以及传统文化习俗编制成实物文件,让农民重温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在当地形成良好的文化风气,促使当地社会文明快速发展。

(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农民生活之中,是古代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蕴含了深厚的生活哲学。有关部门可以将农村非物质文化渗透进农民日常生活之中,让广大农民从生活小事中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含义,进而继承这项保护事业,强化保障机制。农民文化意识较为薄弱,个体力量较弱,不能完善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政府及其他相关单位要起到带头作用,利用权力机关的强大影响力,组织民众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例如,某地政府组织民众参与“弘扬当地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演绎赛事,让各个乡镇团体根据当地特色文化表演节目。经过欣赏音乐、舞蹈、戏曲等民间艺术,农民能充分了解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含义,产生保护意识,在生活中坚持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得以良性循环。

(三)渗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希望,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必须从他们做起。教育部门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理念加进教学科目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系统教育,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承担起应有的历史使命。例如,山东某乡村学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将民族特色精神渗透语文教学之中,学生们在收获课堂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以“论语十则”课文为例,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可以借用当地民俗故事作媒介,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孔子这一历史人物,掌握课程教学知识,并學会继承与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增加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走入课堂,使学生能够真实体会民间文化,产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欲望。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传宣传力度、继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渗透遗产保护教育理念等措施能够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障机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让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非物质文明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田玲.中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文学教育,2016(07):40.

[2]闫春雷.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5(07):205.

猜你喜欢

中国农村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关于中国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浅论中国当代社会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