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等教育成本之学生分担

2019-11-24张咪

教育界·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责任意识

张咪

【摘要】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必要性,并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与学生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学生分担成本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大资助力度,兼顾主体利益”“净化社会环境,坚持正确导向”“推行校企合作,实现多元供给”“改变传统观念,营造自立氛围”“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责任意识”等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学生分担;责任意识;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国家为缓解公共资源的有限性而提出来的相对公平的措施,主要是通过不同主体各自承担一部分成本来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促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其中,学生作为各主体之一,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在我国实际生活中,大多数父母替代学生分担了其应独自承担的那一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本文试图对学生独自分担成本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阐述其必要性,进一步从不同主体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内涵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是指,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特性,作为高等教育产出收益者的国家、高校、学生、家庭、企业和社会,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对高等教育成本按照各自的比例承担费用的一种机制。本文的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是指,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第一受益人,通过自己的勤勉努力,按照一定比例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独立分担,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独立意识与自立能力。

二、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之必要性

高校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第一受益人,其分担教育成本有独特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于国家,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评价或价值判断,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教育资源或教育机会分配平等与否及其产生原因、标准等的价值评价和判断[1]。国家财政有限,如果学生个人不负担教育成本,一方面会给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相当于用所有纳税人的钱为接受高等教育的部分学生服务,显然是不公平的[2]。而实行成本分担政策以后,每名大学生消耗的公共教育资源就相对少一些,间接使高等教育经费供给总量有所增加。高校可以实行扩招,使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扩大。

(二)于社会,培养完人

对于“完人”,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德行完美的人或者身体健全的人”,现今与“全面发展的人”如出一辙。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逐渐对个体提出挑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高学历,实践能力或者德行却有待提升。大多数家庭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实践与德行的培养。学生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可以有效弥补以上教育的空缺,其通过课外兼职、勤工俭学、创业等途径来筹集各种费用,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提高面对挫折与困难的承受能力,与在校期间智力知识的提升相结合,二者兼顾,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完整的人才。

(三)于高校,提高教育质量

学生由中学进入高等学校,身边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培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生如果发展得好,其会在自己清晰明了的人生目标下踏踏实实地做事;如果发展得不好,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也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便。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一方面,可以合理地安排学习、生活时间,明确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学生的自律意识、规范行为也会给学校管理减轻负担。总之,学校与学生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的发展进步对于高校来说有直接的益处,能够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四)于家庭,缓解经济压力

对于并不富裕的普通家庭来说,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更加强烈,然而仍需面对一个现实状况:昂贵的学费给家庭所带来的经济压力。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可通过自己的方式为父母减轻压力,通过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等途径来支付生活费用,也可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甚至可以反哺家人,为家人付出一番心意,即使不能够支付所需全部费用,也可适当减轻家庭负担。

(五)于自身,强化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另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3]。与权利与义务这一对等关系相同,在道德层面上,权利与责任也是一对相互成就的名词。一方面,大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勤工俭学、假期实习、申请助学贷款,逐渐培养对自己负责的能力,体会教育机会的来之不易并珍惜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享受国家、社会、高校及家庭为自己提供的教育机会的同时,会对相关主体进行回报。

三、学生分担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完全负担如此多的教育经费,因此国家提出成本分担政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替代学生承担了全部的教育成本。为什么多数学生没有分担应该承担的教育成本呢?考虑到“不愿意”和“不能够”以及“主观”和“客观”因素,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我国国家资源有限,资助不可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且还贷机制的不完善造成银行惜贷现象。有学者对美国还贷机制进行过研究,认为美国的贷款管理机制非常健全,能准确对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并能对学生的贷款进行有效的回收[。第二,社会舆论的功利性,使得社会道德与责任的缺失在逐渐蔓延。第三,高校岗位单一,均以体力劳动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第四,家庭观念落后,只重视孩子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孩子能力,尤其是独立意识的培养。最后,学生责任缺失,对父母过度依赖,不愿意承担责任。

四、保障學生更好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措施

高校学生将分担教育成本的责任过渡给家庭、父母。对于此种现象,笔者认为除了阐释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担此部分成本的原因,为其提供适当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从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与学生自身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措施,以帮助学生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

(一)加大资助力度,兼顾主体利益

国家资源有限,不可能兼顾到所有人的利益,然而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有用之才,也在总体上提高了国民的素质与质量,因此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应该更多偏向于高等教育。目前,我国各高校在软硬件设施上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使得高校师生感受到巨大的不公平。面对此种现状,国家更应该加大投入,对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合理增加助学金与奖学金数额;在助学贷款方面,扩大贫困生贷款金额范围,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在贷款管理机制方面,完善与此相关的技术手段,以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生活状态,并在还款期限结束之后能准确追踪,为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构建通道并提供支持。

(二)净化社会环境,坚持正确导向

快速发展的经济带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过去的“温暖”“宽容”被“冷漠”“利益”逐渐代替。然而,人们始终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必然会与之融合在一起,要想彼此健康长久地发展,就要互相促进,将彼此视为一体。社会要为大学生的发展承担起责任,弘扬正能量,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利用社会正气引导学生行为。除此以外,社会要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为其提供良好的实习岗位、吸引人的福利条件、公平的工作待遇,尊重大学生的劳动,注重其能力的培养。

(三)推行校企合作,实现多元供给

对于目前设置的勤工助学岗位,高校应不仅仅局限于对其认识的层面上,还应从实际行动入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其单一性,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的类型与范围,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并综合考虑学生专业方向与思想道德培养。高校应设置专门机构,帮助学生联系适合其发展的校外岗位。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从而快速适应社会,培养其社会技巧,而且通过与社会联系可以增加更多的助学岗位,为更多学生提供机会。

除了适当增加岗位的数量以外,还应深化改革,增加学生脑力劳动的含量,避免学生陷入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中。例如图书馆、学院教师可以适当下放某些职务,或者可以邀请勤工助学的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学术方面的能力,又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以培养学生组织管理、交流沟通与创新能力。

(四)改变传统观念,营造自立氛围

在中国,多数父母总是干预孩子成长,替代孩子做决定,造成孩子依赖性强。而西方家庭父母会从小培养孩子的经济独立意识,为孩子以后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因此,家长要真正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孩子从小严格要求,学会适当放手,将温暖的宠爱与适当的要求结合起来,而不极端于任何一方,去“鼓励”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其成长,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五)提高自身修养,强化责任意识

作为学生,要自觉培养自立自强能力,强化自身责任意识,不要过度依赖父母。也许在面对某些事情时能力有限,但并不能以此否认自己。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锻炼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合理安排时间,发掘自己多方面的兴趣,锻炼自身的组织规划能力与协调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立行为。

【参考文献】

[1]张应强,马庭奇.高等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制度创新[J].教育研究,2002(12):39-43.

[2]曹彦.浅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0(15):65-70.

[3]吴慧平.学生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可行性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48-5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责任意识
东台市精准约谈 强化企业责任意识
广播新闻编辑的责任意识
不断强化责任意识 着力提高办理实效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强化责任意识 树立担当精神
强化社会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