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检验标准的探索
2019-11-24马娟利
马娟利
【摘要】高职院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补充环节,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检验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以人为本管理学校;建立一支年轻化、素质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师资和教学设备的投入与使用;专业课程管理和教材的选用,学生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检验标准
一、高职教育的作用及目前的状况
如今,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高等职业教育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型”人才上,针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也朝着知识和技能这两个方面靠拢,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制度体系和评价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一些职业学校虽然大打改革创新的旗号,实质上它的享受者——学生并没有在这样的改革创新中体会到成效,既没有成为技能型人才,也没有成为知识型人才。
学生高考不理想,怀着满腔热血来到职业院校,奔着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掌握一技之长的美好愿望,但等到临近毕业时才发现已经将自己最初的想法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是浮躁的、迫切的想要融入社会的心态,而当真正步入社会中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在整个高职三年中根本没学到知识,没掌握技能,且失去了学习能力等等,为了找份工作甚至又不得不再去专业技校接受回炉再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身边这样尴尬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不得不让我们对高职教育的质量产生怀疑。面对这些质疑,我们更应该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检验教育质量。
二、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一)以人为本管理好学校
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学校管理者必须着眼于一切以师生员工的需求为核心,做到尊重人,信任人,关心和爱护每一个人,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校环境。无论是学生工作的竞选还是教师工作的竞选,都应该有一套完善的系统,坚持公平、合理、公开的原则,不浪费任何一个岗位,同时也不错过任何一个想要在学校有一番作为的人。
(二)建立一支年轻化、素质化的学生管理队伍
调查显示,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职业教育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奔着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性、适用性、實用性等特点,大批人蜂拥而至。尤其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和差异,给学生管理工作者带来很大的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它的发展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地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注意将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完成好对学生的职业教育。例如,除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之外,还应建立一支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许多青年辅导员从一毕业就进入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不可否认,青年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与学生年龄差距较小、能跟上学生的思想、能高效交流并获得有利信息的优势。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的学生管理者可以做到精力充沛与学生相处,不受其他太多杂念的影响。在目前的情况下,高职院校要让学生管理工作者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断地提升自我,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培养和晋升体系。这样在管理学生的同时,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的学生管理人员能够有较强的职业认同感和长远的发展规划,使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另外,也不能忽视基层的服务与机关办公人员,他(她)们的每一次服务质量都关系到学校整个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反映出学校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否有服务微笑,是否服务广大师生,是否有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不推脱。面对每一位来办事的师生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处理好,做到尽善尽美。
(三)师资和学校教学设备的投入和使用
在学校的师资水平达到基本的比例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注意专兼职教师的比例[2]。校内教师要满足学历高、职称高等这样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在所有的高职学院大谈学徒制,大谈通过产学合作途径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笔者认为在教师满足学校基本的招聘条件后,首先应该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否有在企业工作的经验,工作年限的长短,擅长的专业领域、行业等等这些因素做好大致的分类。然后进行授课任务的下达和安排:对于没有实战经验的教师,应该重点安排A类型的理论课程;对于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应该侧重于安排B或者C类型的实践理论相兼的课程。最后,根据分类的情况,学校应该查漏补缺,进一步寻找所缺类型的兼职教师。这样的专兼型师资结合有利于高职课堂效果的提高。学院管理层应该定期整盘梳理学校整个师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和优化。
对于达到开办学校最基本条件,硬件设施是都已经具备,但是在很多实际情况下,很多学生缺乏实战训练,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学生参与到实训活动中。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好实训室。校方应加大这方面(人力、财力)的投入,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在实训室操作。另外,对于实训类课程,学校应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实训室学习超过一定的课时才算修满此门课程的学分。
(四)开设课程和教材的选用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校应把握培养学生的服务需求和就业导向,坚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等原则。学校应该首先在每个专业开设课程这个环节进行严格讨论和论证,对每一届学生的培养都要时时注意和当下产业的结合和接轨,对每一个学期所开设的每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要有明确的指示,对学生每一门课程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算达标要有合理的说明,并及时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清楚自己在每一门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该努力的方面。
目前,各种高职教材层出不穷,在选择教材环节,学院应该制定系统完善的体系制度,避免教材不适合于学生的水平。对于理论型课程,应该选择知识新颖、文字难易程度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对于实践实训类课程,应该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可操作性,操作的流程和解释是否清晰,是否有匹配的电子视频等等。另外,应该鼓励本校教师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学校在管理校本教材使用环节应该提出高质量的要求。
(五)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
素质教育的提倡让高职教育逐步改变它的教育观念和模式[3],由以前的重理论轻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改变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对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起着重要的作用。高职学生正处于敏感时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例如,有些人担心毕业后的求职问题,情绪上紧张和焦虑,而有些人对大学复杂的人際关系感到不适应等等,都困扰着高职学校的学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任何一所学校不希望看到学生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有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告诫学生作为一名高职学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要足够重视起来,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设计的完成的整个过程,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应该贯穿始终。对于这种课程的安排,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在每一届学生入学前设计好课程的框架,制定和安排好每个学期都应该要完成的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比如学生学习完此阶段的课程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才能更适合验证这些课程在学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收获。
三、总结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的实践性愈发凸显,其培养人才的方式相对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院校依托专业教育对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学生就业的一种道路,而且是国家发展对实践性人才的要求。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业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学校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一定素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所以,检验高职教育质量结果的探索会涉及很多方面,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本文从以上五个方面对高职教育质量检测进行了简单阐述,希望能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提供一丝丝的参考,扬长避短,找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陈国荣.高职院校排名研究综述(2005-2016年)[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68.
[2]季彦霞,樊艳,李建华,等.大众体操与竞技体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快乐体操进校园的相关问题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9(01):143.
[3]赵瑾.试论高职教育中加强美育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6(09):8.
[4]潘秋菊.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市场实用性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