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分析

2019-11-24兰敏丽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兰敏丽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究其根本就是让学生具备初步探究能力以及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为了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阅读,一边品读一边分析段落的含义,逐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增强语感,使学生流利阅读课文,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分析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讲解知识为主,没有预留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难以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不能及时发现阅读不通顺、不连贯的问题,无法予以指导和纠正,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再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忽视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不清楚课文的主旨,对于文中抒发的情感不了解,对课文的理解不深入,在阅读时没有感情。这样必然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使學生逐渐对阅读课文失去兴趣,必然会降低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得教学氛围非常沉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此外,就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死板、僵硬,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以板书的方式授课,不懂得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无法吸引学生投入到阅读之中,难以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运用多媒体播放课文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开展阅读教学工作,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先在网上搜索与课文相关的图片等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成教学课件,课堂上借助投影仪播放生动立体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朗读课文,使学生在阅读中逐渐理解段落含义,进而扎实掌握课文内容。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查找教学视频或者设计课件,将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由被动阅读课文转变为主动阅读课文。同时,对阅读课文感兴趣,必然会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课件,呈现出火烧云的景象,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驱使学生积极阅读,渐渐地在品读中提高阅读能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先是分析课文各段的含义,而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总结段落大意,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一边品读一边分析和总结,注意力时刻保持集中,思维更活跃,进一步提高思考力和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应以学生为主体,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促使每位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提升。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及时纠正断句不准确的地方以及读音错误的字词,在教师的耐心引导下,正确断句,标准发音,在原有的基础上阅读能力明显提高。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激励学生再接再厉,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课文,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合课文提问,激发学生主动阅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主动阅读,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品读文中的各个段落,逐渐了解文章以叙述故事为主,运用了多种叙述方式和修辞手法,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扎实掌握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渗透的思想感情,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明显提高。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授课前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促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一边仔细品读一边圈画出课文中优美的词语,更加清楚课文以描写荷叶景色为主,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只有对课文的主旨理解得更深入更透彻,才可总结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踊跃举手表述自己的想法。教师依次引导学生作答,对不足的地方予以补充。同时,在阅读中及时纠正不标准的读音,渐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解决问题时,注重运用阅读技巧和方法,不仅能快速归纳出答案,而且能提高阅读能力。

(四)引导学生说出阅读后的感想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后,应为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促使学生主动举手说出文章的思想以及抒发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阅读和踊跃表述,有利于创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再感觉语文教学非常枯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品读、默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说出阅读后的感想,及时发现学生理解的偏差之处,耐心地讲解课文内容,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这样,学生意识到只有多阅读,勤于思考,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快速掌握知识点,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然后让学生抢答课文的主旨思想。整个过程中,学生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帮助。

(五)展示出课外读物,拓展学生知识面

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后展示出不同的课外读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行阅读。只有对阅读书籍感兴趣,才会发挥自主性和自觉性。因此,教师要注重提供一些课外图书,例如《小王子》《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在此过程中,教会学生运用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而通顺阅读文章。因此,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展示出诸多的书籍,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认真阅读,有利于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驱使全体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阅读之中,必然会提高阅读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应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中心思想,高效学习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或者展示出诸多的读物,指导学生品读和精读,逐渐开阔学生视野,不断拓宽知识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33.

[2]杨建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5(03):60.

[3]李海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与解决策略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236.

[4]张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118.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立足文本,以读促写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探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