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为中心”的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2019-11-24颜刚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中学315103
颜刚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信懋中学,315103)
一、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和个体需要,激发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课学习,个人兴趣和需要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解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体需要,对学校学生进行关于体育兴趣和身体发展需要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对初中教材(2013年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及校本教材等教学内容进行排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对球类、新兴项目感兴趣,顺序依次为篮球、轮滑、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和攀岩等,而田径、体操、武术等项目排位靠后。由此可看出,学生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是以兴趣作为选择标准,对自身身体发展需要缺乏考虑,需要体育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田径、体操等项目对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具有较高的价值,需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需要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培养体育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项目进行合理安排,将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体能项目与技能项目、素质练习与趣味活动等进行合理搭配。对学生觉得难度大、害怕参与的体操类项目以及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耐久跑、武术等项目要进行优化处理,适当降低动作标准和难度要求,设计游戏化或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进行教学。如,以定向跑的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让学生在一种目标驱动、充满挑战的情境中完成较高负荷的学习活动,学生感受到的是挑战自我的快乐与成功感,有效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才能让学习方式转变成为可能。
二、发挥体育教师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合理设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习目标是否适合学生实际,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和练习主动性。在制定体育技能的学习目标时,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理进行细化,依据学情和教材特点,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不同学习对象由于性别、身体条件、学习能力、运动水平等存在差异,所能达成的学习目标必然也有所不同。因此,学习目标必须反映对象、条件、行为、标准等几个关键因素,即不同学习对象、在不同学习条件下、进行何种内容的学习、达到怎样的标准,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习目标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如,“学生通过体验式练习,能在慢跑中较熟练地运用‘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的呼吸节奏进行练习”,该技能目标中,对象就是全体学生,条件是在慢跑练习中,行为是进行“两三步一呼、两三步一吸”的呼吸节奏练习,而标准是能较熟练地运用。
2.优化学习活动组织
传统的教学实践往往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跟着练”的学习组织形式,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没有思考质疑的机会。体育教师之所以要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这种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学习活动主要形式。这种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等。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异质分组、角色互赖、合作交流、责任认领、多元评价等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合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使学生学习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如,在提高篮球投篮命中率的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练习中学生担任不同角色和任务,小组长负责练习组织,捡球员负责捡球,计数员负责记录投中个数,技术监督员负责观察组员投篮动作等。各小组采用依次轮流投篮,累计连续投中次数的方法进行练习,如出现中断则重新开始累计投中次数。评价时,以各组在规定时间内连续投中的次数进行评价。这样的学习活动组织形式,使学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当学生出现投篮未命中时,大家会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加强体育学法指导
在体育课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善学、乐学、好学,培养学生体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评、自练的能力。通过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尽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时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独立自主的活动。教会学生学练方法,让学生学会看体育动作挂图、教科书中的动作分解图等,掌握观察和模仿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如,在学生观察老师示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时,要在示范前告诉学生重点观察投篮手型、出手动作,要关注球出手后的状态(运行轨迹、是否自转),并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等,让学生懂得在教师示范动作时,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学会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才能提高学习效果。另外,尤其需要加强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提升综合学习能力。
4.强化学习效果评价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调控等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诊断性、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众所周知,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信息反馈,这种信息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习行为、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培养学生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练习中,学生存在出球方向不稳定,无法准确将球垫向同伴的现象。此时,教师就要以即时诊断的方式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找出造成出球方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击球时双臂没有夹紧,前臂腕关节以上20cm处没有形成稳固的击球面,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方法,即强化压腕顶肘的动作。这种即时性和诊断性的学习效果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反思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挖掘利用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
1.建立智慧学习互动交流渠道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智慧化管理,特别是智慧教育学习平台的运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学习智慧教育平台使用与管理方法,熟悉平台功能,并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进行常态化的应用。
如,在鱼跃前滚翻教学中,在课前通过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向学生推送导学案和动作教学微视频,让学生课前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鱼跃前滚翻动作,建立动作概念。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学习空间向同学寻求帮助,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向教师或某一名学生请教。由于智慧教育学习平台突破了时空限制,这样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互动开放、即时高效的特点,开展学习互助与辅导,有效地建立起了师生学习交流渠道,实现师生学习互动。
2.构建起学生体育学习资源库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否则智慧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无米之炊。体育教师要以学校智慧课堂构建为契机,在实践中以“学为中心”理念为指导,构建体育学习资源库,围绕学生学习需要系统地对教材进行处理、梳理和分类。重点根据智慧教育学习平台资源共享和推送功能,由体育教师按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新兴项目类和传统项目类统一规划。
如,自主拍摄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微视频,这类微视频要求突出学法指导,在时间上控制在5分钟以内,方便平日教学需要时推送给学生观看学习;系统编制体育导学案,对某节课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的项目背景、基本知识、动作规范和学习的重难点等以导学案的方式进行编制,分类管理;利用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收集、网上搜索遴选等途径丰富体育学习资源,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提供资源保障。
3.打造区域宽松体育活动环境
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运动习惯及体育兴趣是体育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想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培养参与体育运动兴趣,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仅仅靠体育课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让学生课外、校外时间有机会进行体育活动很重要。为营造校园宽松的体育活动环境,学校在场馆和器材管理方面需要解除各种限制。
如,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周二至周五午休和课外活动时间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向体育组借用学校体育器材进行活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小型校内体育竞赛等方面,鼓励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体育煅炼和班际比赛,项目可由学生自选,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体育教师给予技术支持;双休日对学生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同时与社区活动中心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双休日走出校门也有体育活动场所。
四、改革体育学习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1.增强学习评价内容选择性
技能学习体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在体育课的评价内容方面,技能无疑是评价的核心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技能类学习的评价内容往往特定、单一,不管学生是否适合、是否喜欢,都按统一标准和要求进行测试,无法反映学生的差异性、体育兴趣和特长。因此,在学习评价内容设置方面,反映技能、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等方面的内容可采用“二选一”或“三选一”的方式,让学生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评价内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丰富和完善学习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普遍存在重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评价,而忽视学生心理状况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原因是技能和素质在评价时更直观、可量化,国家提供了可参照的评价标准。而心理状况在评价时缺乏依据,因为很难量化和定性,以至于大家普遍忽视,这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心理状况的评价缺失,会导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降低,使一些心理状况不良的学生不愿参与学习,更别说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不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另外,忽视对学生体育知识学习方面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了解所学动作的技术结构、不理解动作的基本原理。导致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造成动作掌握不规范、学习效率低等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强化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
传统的学习评价往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导致评价没有关注学生运动基础和个体运动水平差异,更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幅度和学习态度,在学期初对学生本学期拟定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到学期结束时再进行期末考核测试,将学期初与学期末的数据进行对比,以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出勤情况、学习表现进行记录,这能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态度是否主动、积极。为保证评价结果真实、客观和准确,在平时要详细地做好记录。规范、常态的过程评价和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参与体育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