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肥胖儿童健康干预的四点原则
2019-11-24
学校作为儿童青少年获得健康知识和养成正确行为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儿童肥胖问题复杂又敏感,不仅有个人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运动因素交相影响,而且进行肥胖儿童健康干预时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影响[1]。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干预,学校要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一、保护性原则
保护性原则是指学校教学要在言语和行动上加强对肥胖儿童的保护。当前,社会对肥胖的认识普遍陷入误区:认为肥胖是因为“懒、馋、慢、笨”造成的。其实不然,“儿童肥胖的发生是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长期不平衡所致”[2]。并且,具身认知理论指出:“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3]。
也就是说,儿童对自我的认知源于身体、源于环境,又会反作用于身体和环境。迁移到肥胖儿童身上,他们就会这样想:“因为大家都认为胖子动作慢,我是胖子,所以我也是慢的。”显然,社会对肥胖的误解和偏见极易对肥胖儿童造成伤害,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肥胖儿童的保护。
首先,在言语上,教师要杜绝“胖墩”“肥仔”“重量级嘉宾”等不尊重、戏谑的口头语,换之以“英雄”“少侠”“好汉”等正向、有趣的称呼。保护性的言语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调动学生学习、运动的积极性。
其次,在行为上,教师也要给予肥胖儿童适当保护。如,不能把学生体育运动中的迟缓、不协调、易疲倦等问题简单归结为肥胖因素,而是要给予肥胖儿童更多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运动自信。
对肥胖儿童进行健康干预时一定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身体的肥胖可能是暂时的,但因肥胖造成的心理阴影更容易影响终身。
二、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对肥胖儿童和普通儿童布置的任务量应保持一致。目前一提及肥胖儿童的健康干预,教师通常采取的措施便是加大训练量,这样做是合适的吗?笔者通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现在在体育课堂上落实“课课练”体能训练,负荷上是有一定的“痛苦”度的,超过92%学生都表示能出汗、很累。而且,通过对学校三、四年级肥胖儿童进行抽测发现,95%以上的肥胖儿童都喜欢运动并且运动能力达到平均水平。
如果仅凭BMI数据就对肥胖儿童区别对待,是不尽合理的,这种区别对待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肥胖儿童的健康干预有必要保持一致性原则,避免使用加大训练量、超负荷运动等类似有“惩罚”意味的手段。
体育课上实施健康干预更多地应该是面向全体,通过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来达到提高个体身体素质的目的,而对于需要帮助的肥胖学生,则可以通过培养运动兴趣和运动能力,让学生产生内在动力,自觉自愿增加运动量,从而达到减重的干预目的。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肥胖儿童的健康干预要采用多途径相结合的综合干预。在实际观察中,笔者发现,许多儿童的肥胖并不是因为缺乏运动而引起的。通过对全校检出超重和肥胖的学生逐个分析体育课表现,发现仅不足1%的学生存在不爱运动或难以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的现象,绝大多数超重和肥胖的学生是喜爱运动的,有的实际每天运动量还不低,但依然肥胖,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仅仅采用运动干预是不够的。
学校在开展的“英雄联盟”减肥干预实验中发现,对饮食控制不良的家庭,学生运动干预后BMI值不降反升,也反映出综合干预的必要性。北京大学吴双胜教授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单一干预措施效果往往不明显,而包括运动干预、饮食干预、生活干预在内的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最好[4]。
在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把健康的生活知识和饮食知识设计到课程里,如,一边运动一边抢答健康题等,一举多得。还可以在体育课上教会学生更多的微运动方式,在一些碎片时间学生可以运动,也可以采用布置假期运动作业、亲子运动任务等方式。
四、游戏性原则
游戏性原则是指要将游戏化元素与情境应用到肥胖儿童的健康干预中。游戏是学生天然的学习方式,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且他游戏的时候会忘了自己,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戏。”
因此,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时要积极运用游戏化的元素与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减重的积极性。如,运用游戏的挑战性原则,把练习设计成比赛、竞争、对抗、闯关等游戏活动;运用游戏的情感性原则,将减重计划设计成激发学生使命感的“拯救人质行动”“校园寻宝”“英雄联盟”等活动;运用游戏的故事性原则,开展一边运动一边角色扮演的趣味活动;运用游戏的及时奖励原则,给学生设计新颖别致的奖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