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文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2019-11-24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周开权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景迅华
文/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周开权;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景迅华
公文在国家政府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有“以文书御天下”的说法。在文字产生初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公文的雏形,例如商王与诸侯国之间重大实务的沟通采用的就是简单的公文形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公文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对于文风建设尤其注重,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于公文的文体、内容等作了具体说明。当然,公文工作的好坏不只表现在内容、格式方面,更重要的是文风,它不但和写作者的政治态度、思想认识等有关,而且涉及素质、业务水平等方面。
一、公文文风存在欠缺的原因
在实际工作中,文风问题仍经常出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原因:
(一)“文山”现象。一些单位发文泛滥。例如,领导已经在大会公开宣读的讲话稿,也以公文的形式重新印发,上级没有具体实施办法的文件被下级重新以文件的形式下发等。造成不必要的公文太多,事务处理人员疲于应付,给其他公文的撰写带来负面影响。
(二)内容繁冗。为了显示公文的重要,大量使用空话、套话。同时,对于需要具体说明的内容,不使用数字,而采用大量文字描述,结果文字增多但要说明的事项仍含糊不清。
(三)工作人员专业水平低。公文格式、撰写等业务能力低,为了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故意在语言文字等方面长篇累牍。也有一些工作人员对于领导讲话精神认识不足,引用部分太多。
二、改变公文文风的措施
加强文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70多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讲话中提出“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文风不但反映着作者的写作水平,而且反映着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文风是党风问题。2016年2月,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转作风、改作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真话,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对于公文写作者来说,也要以此为鉴,深入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体察民情、反映群众的呼声,正确理解上级意图,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准确传达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了解群众舆情,保证上级政策的落实。
(一)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有转变文风,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转变话语,更好地同群众沟通。转变文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与群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心灵更加贴近。面对人民群众,不能一味地讲深奥的道理。习近平经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增强话语的说服力、吸引力,例如,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形象地说明人民对于国家的发展道理是否合适最有发言权。用“打扫和洗涤”替代“自我净化”。新媒体的出现,使我们所处的舆论宣传环境更加复杂,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网民,习近平用“金杯银杯不如网民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网民的夸奖”这句朴实、浅显易懂的话阐述了如何在新形势下获取群众的共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也用了很多“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样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更好地获得群众的理解,降低了政策贯彻执行的难度。
(二)牢固树立民本意识。文风与作者的政治立场、素材搜集、文字功底及领导喜好、会风等都有关系,但是,最重要的是“民本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群众”这个词出现了43次,党要领导群众,也要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优良的文风写出的公文能准确地传达上级要求,反之可能使人似懂非懂,抓不住要点,无法理解写作者的意图,领导大篇幅的讲话,听者却仍不知道如何做、怎样做。“民本意识”还反映在文风的“实”,公文写作者应讲实话、写实情,杜绝模棱两可的虚话,在已经充分写作意图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文章进行“瘦身”,避免空洞无物的空话,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民本意识”有助于端正公文写作态度。一些单位公文写作人员少、任务重,容易导致厌烦情绪的产生,这时更应坚定“民本意识”,牢记公文写作者的使命,以乐观的态度坚持认真写、用心写。
(三)提高自身素质。写作者的内在素质常会反映于公文的品质,写作者不但要熟知写作技巧,掌握写作规律,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写作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可以提高写作的熟练程度,随心所欲地驾驭自己的思路,避免文字的混乱。素材丰富也可以提高写作者的思想活跃程度,产生更多精彩的语句,降低语言的枯燥乏味。写作者应密切注意与自身工作紧密联系的报刊、网站,搜集报刊文章、网络资料、生活中精辟的语言。在积累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加工,把纷乱、无规律的资料变成系统的、符号逻辑的框架系统,在需要时,有条理地运用到自己写作的文章中。当然,积累、加工资料不是单纯的摘抄,应通过不断的领会,掌握原写作者的技巧,把原来的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
(四)适当注意内容的美感。美感可以减少阅读者的工作倦怠,提高其注意力,尤其是对于需要宣读的公文来说,更应该给枯燥的内容、说教式的行文增添语言上的美感,公文的美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获得:一是修辞的运用。可以用群众熟知、内涵深刻的语句代替复杂、深奥的说教,例如,“摸着石头过河”,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与改革之路联系起来,既让群众明白改革是要不断尝试的,又提醒他们向前推进时要大胆、心细。二是要有节奏感。节奏感的主要来源是语句的音节,诗词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公文虽然不能要求合辙押韵,但是可以做到音节匀称。例如“答复”与“复”、“赢得胜利”与“获胜”等,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会产生差异明显的效果。还有我们熟知的“两学一做”“一带一路”分别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紧缩用法,这种紧缩明显地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优良的文风需要以深厚的写作功底、灵活的思路、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等作为基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过,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是可以不断得到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