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路习路教路
2019-11-23吉春亚
吉春亚
[摘 要]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采用 “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读懂“编路”——编写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的体现,梳理“习路”——如何围绕编路层层递进设置的课后的思考题,构建“教路”——以学生为主体,顺学情而引导,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的目标。这样,“胸中有丘壑”才能“笔下有华章”。
[关键词]统编教材;编路;习路;教路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01-03
一、编路——“开目不见路,常如夜中行”(曹邺《偶怀》)
(一)双线结构之课文选编
“童年呀,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冰心),这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的导语。围绕童年生活的话题,第六单元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指向童年生活,使学生获得各种的情感体验。这些课文均是名家名篇。开篇的《牛和鹅》,作者任大霖以孩子的眼光写了他小时候怕鹅以及被鹅袭击的事情,从中悟出看待事情的心态不同,结果也不同的道理。《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著名少儿科普作家叶至善回忆童年在班级演出时扮演老虎的故事,以“我至今还不明白”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而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陀螺》一文,则叙述了那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过程,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表达对陀螺的喜爱之情,从而揭示出这一事件给自己的启迪。这些文章在表达上有以下共同的特点。一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录过程,同时从经历的事情中悟出了人生的道理;二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展现人物的心情变化,为学生练习 批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为阅读能力的训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之二为习作表达能力的训练:“记一次游戏,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
(二)阅读能力之批注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阅读的时候把感想、疑难等,随手用符号或文字的形式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圈圈点点,心有所感,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就是批注。批注体现了阅读者别样的眼光和情怀。批注的位置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的理念非常相符。本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原则,将批注式阅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必要且合理的。
四年级的学生曾经有过一些简单的勾画批注的经验,但没有系统地对批注进行学习。由于学生对“批注”这个概念和各种批注的方式感到陌生,因此更需要教师的引导,使他们潜心会文,进行个性化阅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篇课文在引领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批注中承担不同的任务。第一篇课文是《牛和鹅》,文本中的七个批注分别来自三个角度:一是对内容的疑问,二是对课文内容的体会,三是对课文写法的体会;第二、第三篇课文,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批注方法,在课文中做批注,有所侧重。
(三)习作要素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导语中都有一项语文要素指向习作。本单元习作的语文要素明确指出是记一次游戏,要求学生把游戏的过程写清楚。关于“写清楚”,在三、四年级各个单元的表达要素中有不同的呈现。(具体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有9次习作在训练学生表达清楚的能力。这告诉我们,要在三、四年级阶段把“写清楚”这个目标落实,为后续的作文能力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这对指导学生达成“把游戏活动的过程寫清楚”的目标,有较好的引领作用。
此外,口语交际的内容与单元目标之“体会人物的心情”紧密联系。其内容是: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了以上情况,要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的心情,然后再考虑怎样安慰他。 选一种情况,和同学模拟。还可以想想周围有没有需要安慰的人,怎么安慰他比较好。
《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也有相关的训练内容:“仿照例子,用动作来表现各种不同的心情。”
就这样,课文、园地、作文、口语交际这些内容,指向的都是语文要素的阅读和习作的能力。
二、习路——“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分析课后习题,我们会发现教材课后练习是单元语文要素的分解。
(一)关于批注部分
下面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对批注要求。
1.《牛和鹅》:“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默读课文,在你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3.《陀螺》:“默读课文,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
每篇课文都从不同的批注角度和内容上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以达成批注学习的目标。除了每一课的习题中体现批注的不同学习内容外,还在“交流平台”中进行了归类、总结。“交流平台”这样总结:
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可以做批注。
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可以标画出相应的词句,也可以在旁边的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批语。
读完文章,作完批注,再重新读一下文章和批注,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会有新的收获
……
(二)关于体会人物的心情
下面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对人物心情阅读要求。
1.《牛和鹅》:“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结合课文中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在排练节目和演出时,‘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3《陀螺》:“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
从这些课后习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引导学生从“捕捉相关信息,体会人物的心情”到想一想“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情变化”,再到从多个句子中“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 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思维会经历简单的“捕捉信息后的体会”到思考原因进行分析的“形成解释”,逐步过渡到从精选的句子中梳理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以及原因分析和表达特点的发现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
(三)关于文章的内涵理解和生活运用
关于文章的内涵理解和生活运用,课后有这样的练习。
1.《牛和鹅》:“ 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金奎叔的话。”
2.《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我的演出窝囊吗?可以怎样开导‘我?”
3.《陀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显然,关于本文内涵体会的课后习题也呈现出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到深入理解的过程。
通过仔细阅读,我们能清晰地了解练习思路——所有的课后练习集中在一起,都指向单元学习目标,或角度不同,或层层递进呈现,正可谓是“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
三、教路——“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粒粒珍珠金丝串
(一)目标——删繁就简
“编路” 给教者提示重点教什么,给学生提示重点学什么;“习路”是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要素)的逐项分解和融合。清楚了“编路”与“习路”,“教路”就要尽可能地删减就繁。
《牛和鹅》课文长,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内容也相当丰富,理解难度也较大。我们不要支离破碎地什么都“抓”、什么都“要”,要在理解编排意图的前提下找准文本的教学价值,精准确定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掐”“襟”等10个生字,在语境中能书写“甚、惹、概、摔、昏”等14个生字和对应的词语。(基础知识目标)
2.通过文本提供的批注的例子的学习,了解批注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批注的位置。(單元训练目标)
3.围绕着“‘我见到鹅时和鹅袭击‘我时的心情”练习批注。借助批注内容说明学习的体会,在“尾批”中写明“为什么直到现在还记得金奎叔说的话”的理由。(单元训练目标)
4.能够体会蕴含的道理:尊重事实,不被固有的思想左右,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产生的效果大不一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这样,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聚焦学生应该达成的语文学习目标进行设定,营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教学情境。
(二)过程——主线串联
因为本单元除了批注的要素外,还有体会人物心情以及理解句子的思维深刻性的语文要素,所以在教学时,我们不应把批注和其他的学习任务分割开来,而应尽可能地融合在一起。如,《陀螺》一课,可以设定这样的目标。
1.识记“媚、誉、豪”等10个生字和两个多音字。在语境中能书(默)写“溃、旋、预、帅”等14个生字和对应的词语。(基础知识目标)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生动的心理描写,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围绕着这些批注说清自己的理解。
3.尾批——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4.感受动手动脑、合作实践带来的快乐以及提升向他人学习可以不断完善自己创作的认识。
如何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把各个语文要素灵活地融合在一起呢?下面的教学过程也许会给您一点启发。
1.情趣引入,检查批注预习。
出示陀螺图画和玩陀螺的小视频,结合相关课文内容(生字较多,学生预学批注)检查朗读。
2.默读课文,批注梳理内容。
用批注的方式拟小标题;借助小标题,用简洁的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聚焦重点,批注体会较深处。
(1)回顾旧知,复习批注。
(2)细读课文,批注理解。
①自主批注,了解学情。学生自主在体会深的地方进行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顺势对其批注的内容进行归类。
②顺学而导,在体会深处批注。或是对陀螺外形、玩法的生动描写,或者对作者玩陀螺时心情的变化,或者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批注。
(虽然批注式阅读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自改,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在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情感的主持者、学习的参与者、思维的点拨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以促进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从而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4.布置作业,延展批注。
课后可以阅读其他作家写的童年往事的作品,并进行批注;可以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试着写写自己童年的一种玩具,要求写出玩具的样子、 玩的过程的心情变化以及给自己带来的启发等。
以上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第六单元的教材解读和教学建议,期待对教师们有一定的启发。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