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课议课“九字诀”
2019-11-23杨永
杨永
[摘 要]语文教师观课时漫无目的、盲听盲从,议课时避重就轻、浮光掠影,这种现状亟待改变。“看得清,听得准,议得真”,如果观课议课时能有地效落实这九个字,就一定能帮助小学语文教师提高观课质量,提升议课水平,达成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观课;议课;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64-01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是很有道理的。听课也不例外,很多教师在观课的时候是没有太多的目标性和指向性的,也没有一定的行之有效的观课方法。只有带着任务、带着疑问去观课,带着思考、带着探索去议课,才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看得清——做好语文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听课者要在课堂上近距离地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有效的课堂观察,没有深入的发现,评课、议课也就失去了根基。
(一)兴趣为先,观察学习状态
医生讲究望闻问切,听课者要学会察言观色。听课者要观察学生課前、课中、课后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和情绪反应……是兴趣盎然的,还是毫无兴趣的?是满怀收获的,还是一无所获的?比如,三年级的《赶海》一文,围绕一个“趣”字记叙了追浪花、捉螃蟹、抓海星、捏大虾的童年乐事,画面真切,趣味横生。结果,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非但没有进入语言情境中,反而面容呆滞、趣味了然,这样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失败的。
(二)学生为本,观察参与度
教师能否把控全局,驾驭课堂,能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无疑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坏的标准之一。许多公开课上,执教者为了追求课堂效果,只关注少数几个优等生,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成了看客。如此一来,何谈教育公平,何谈教育均衡?
观课的时候,要看清有多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讨论、研究与分享,适当记录,就像球赛的技术统计一样,用数据来说话,这样评课时才会更有依据,更有力度,更有说服力。此外,还要看清教师是否对课堂生成做出了积极回应,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三)习惯为重,观察习惯养成
“识、写、读、背、做、说、习”,特级教师张庆老先生在语文教学七字诀当中,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课堂上,我们要观察执教者是否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养成学会倾听、有序表达、端正书写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写一位熟悉的小伙伴”,在以说促写的环节,他深入到各个讨论小组中,倾听学生的交流,学生也倾听伙伴的发言;在快速成稿的环节,学生凝思静想,教师则安静地巡视,时而轻轻地托起学生埋下去的头,非常温馨、和谐。
二、听得准——把握语文核心要素
(一)教学目标定位得准不准?
执教者是不是基于课程标准,依据文本特色确定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观课、评课的重要标准。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的说话写话《我长大了做什么?》的时候,提供了一篇习作例文,要求学生写清长大了要干什么,为什么,要怎样干好。结果,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处下笔。这无疑是拔高了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选得精不精?
部编教科书的阅读课文篇幅相对增加,教师在教学时能不能精准地选择教材内容展开教学,往往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成与败。有些教师习惯于逐字逐句地讲,不放过任何一句话,过细、过从和烦琐的分析与解读往往割裂了文本语境,面面俱到的阅读指导往往是蜻蜓点水,甚至“水过地皮都不湿”。听课的时候,我们要听准执教者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不是文本的精华所在,能不能发挥文本范例的最大价值。
三、议得真——体现语文人的本真
首先,要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别人教学的闪光点。听课是一种学习,哪怕学到的是只言片语,也是一种收获。参与评议时,可以聚焦并适当放大(不是夸大)这些闪光点,使其印在自己的头脑中,不断内化,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
其次,以审慎的态度,对待主要的问题。评议教学要坚持“实话实说”的原则,说真话、说实话、说有用的话,真正的语文人不说假、大、空的套话,不做老好人。听、评课时,要慎重地对待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而值得商榷的地方,要先自我反复审视琢磨,再开诚布公地提出来。
最后,从教研的层面,探究优化的策略。虽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探索出较为科学适用的策略,更会受到被评者的欢迎,更能令其信服!这就要求听课者在观课时要不断地思考,研判新学情,研究新教法,研发新思路。
总而言之,教研、教研,既要教又要研。在当下教、研、学一体的大背景下,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能够上好课,还应积极主动地观课、议课,高质量地听课、评课,以研促教,教学相长。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准,请牢记:看得清,听得准,议得真!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