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句子教学方法举隅

2019-11-23黄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对话

黄燕

[摘 要]阅读教学应重视句子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句子特点出发,引领学生在读中品味,然后聚焦一词,展开师生对话,并在链接生活中找到句子之间的联系,展开群句联动式的学习。这样能够降低学生理解句子的难度,提升句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句子教学;以读为主;聚焦一词;师生对话;链接生活;群句联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51-02

句子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中值得品味的句子,引领学生展开阅读,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提升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展开句子教学呢?

一、以读为主,读中品味

朗读一直是句子教学的好方法。对于文中一些优美或者含义深刻的句子来说,教师都可以采取让学生在读中品味的方法来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读中真正理解句子意思,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课,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读起来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在这篇课文的句子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读出句子的趣味性特点呢?以“我要把大海藏起来”这句话为例,一开始学生读得干巴巴的,毫无特点,教师就可以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这好像是一片老实巴交的雾。”听了教师的评价以后,许多学生不服气了,有的学生特意把“我”突出,有的学生在“大海”“藏起来”等词语上重读,这样一来,整个句子的朗读就显得丰富多了。再如,在教学“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这句话的时候,需要读出一边思考一边寻找的味道,从而感受到雾的调皮可爱;而在读“我要把自己藏起来”这句话的时候,则要读出雾出乎意料的想法,从而把雾调皮的特点表现出来。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也会显得更加兴趣盎然。

在《雾在哪里》一课的教学中,由于课文本身就比较有趣,因此,在句子教学中,教师从趣味性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雾的特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无限快乐。

二、聚焦一词,盘活一篇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尤其是一些关键词语,对于突出整个句子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一些句子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关键词语入手引领学生品味感受。这样教学,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句子中的“钦佩、偷、高明”等词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刺猬怎样的感情?(钦佩)既然是对刺猬感到很钦佩,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要说刺猬在‘偷枣呢?刺猬‘偷枣,怎么还会让作者感到钦佩呢?”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从“钦佩”一词入手,在对句子的品味感悟中,学生明白了作者之所以会产生钦佩的感受是因为刺猬的“偷”与小偷的“偷”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刺猬的“偷”主要表现了刺猬在寻觅食物时为了躲避人类而做出的一系列可爱的举动,这种拟人化的写作方法形象地表现出了刺猬机智、机警的特点。

由此可见,在句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敏锐的眼光找到句子的特点,并引领学生研读揣摩。这样教学,学生不仅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而且对句子含义的理解也会更进一层。

三、师生对话,活化理解

对话教学广泛适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在句子教学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句子的特点,引领学生展开对话,在由浅入深的对话过程中,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如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灰雀》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比较耐人寻味:“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教学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与学生密切对话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感受。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然后再让学生把列宁的话用心读一读,并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对灰雀的担心)你从列宁的话中感受到他对小男孩的批评了没有?(没有,列宁是用自己对鸟的关心与喜爱来打动小男孩的)你从小男孩‘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能猜出此时此刻小男孩的内心想法吗?(小男孩恨不得马上跑回家,把灰雀放了)”在这样和谐自然的对话氛围中,无须教师刻意去向学生讲解些什么,学生就能够从对话中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对小男孩的包容以及小男孩知错就改的品质。

在《灰雀》一课中,列宁与小男孩的两次对话对学生正确把握文本内涵有着明显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因此,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引领学生聚焦文本语言,感受列宁的弦外之音——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能使学生明白列宁明知道小男孩有错,却没有批评小男孩,这体现了列宁爱鸟,爱小男孩的品质。这样,学生对文本的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与感受。

四、链接生活,入情入境

语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有许多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在一些句子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这些句子与生活的联系入手,鼓励学生去品味感悟。这样教学,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且能使学生对句子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一课时,在教学“翻过来,哎——睡不着……翻过去,哎,睡不着……”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思考:“去春游或者去研学活动前,晚上是怎样的心情?能睡着吗?会怎样与爸爸妈妈分享自己出游前的心情?”在这种教学情形下,由于融入了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也会更加深刻。此时,学生与文本中的孩子合二为一,他们不光是在读文,更是在读自己。

在《明天要远足》一课的教学中,当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經验出发,立足儿童的视角,引领学生去品味感受时,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文章中的描写就好像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十分的亲切、自然。

五、群句联动,整体推进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语言和句子的学习要求也会比低年级有所提升。在句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本句子之间的联系入手,前后勾连,整体推进,以使学生对句子的理解感悟能更进一层。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时,在教学描写父亲的语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从整体上阅读课文,再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懂了什么。尤其是文章中“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些句子,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说说哪些是父亲望到的,哪些是父亲闻到的,父亲为什么通过闻闻望望就能知道鸟儿是什么样的状况。这样的句子教学,前后勾连,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认识,进而明白:父亲知鸟,爱鸟,懂鸟,这正是父亲对鸟爱到极致的表现。文本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值得学生品味感受的句子有许多,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这样教学,有效避免了机械分析所造成的文本支离破碎的现象,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走向了深入。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句子特点,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还可以活化句子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句子的内涵,从侧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责编刘宇帆)

猜你喜欢

师生对话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探究
小学数学高效对话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探究
基于师生对话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