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治疗早醒性失眠的疗效研究

2019-11-22周其达范健秦琳华键韩杨查蕾蕾周卫周玉洁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33期
关键词:低剂量克隆剂量

周其达,范健,秦琳,华键,韩杨,查蕾蕾,周卫,周玉洁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类型,失眠者在成年人中占10%~15%,其中大部分为慢性失眠[1],日本、加拿大的失眠患病率分别为21%、18%,在欧洲,失眠的患病率为6%~12%[2],2006 年中国内地成年人中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3]。失眠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血压、心肌梗死和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4-7];也是2 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8],并且和痴呆呈正相关[9];此外,失眠患者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提高了自杀风险,还增加了恶性意外事故的发生率[10],因此失眠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失眠的治疗指南均推荐心理和行为治疗为首选方法,最常用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是慢性失眠的一线治疗,其疗效优于药物疗法;而对于无法使用CBT-I或者无效的慢性失眠患者,催眠药物仍广泛运用于慢性失眠的治疗[1,11-13]。《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 版)》[10]推荐短中效苯二氮 类受体激动剂(BZRAs)、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及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用于失眠的治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非苯二氮 类受体激动剂(NBZDs)包括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等速释制剂用于失眠的治疗[13]。失眠分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等,分别占失眠的21%、32%和21%[14],治疗失眠的每一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均采用睡前同一剂量服用,未能实施精准治疗。目前针对早醒性失眠,尚缺乏利用迟滞释药系统降低催眠药物的剂量,延迟至夜间早醒发生前定时快速释药的方式来阻断早醒的治疗研究。因此,本课题组以临床上常用的催眠药物——佐匹克隆为模型药,制备常规剂量1/2 的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观察其和常规剂量佐匹克隆对实验大鼠睡眠行为的影响,为早醒性失眠的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动物采用清洁级雄性SD 大鼠,体质量204~236 g,购于扬州大学动物中心(生产许可证号SCXK 苏2017-0007),饲养条件为温度(18±2)℃,相对湿度(55±5)%,禁食不禁水12 h 后开始实验。

1.2 方法

1.2.1 研究时间与相关定义 本研究时间为2016 年10月—2018 年1 月。在我国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中,规定用能否延长或缩短苯巴比妥钠翻正反射的丢失时间来反映睡眠效应[15]。大鼠的戊巴比妥钠阈剂量为40~50 mg/kg,经预实验,本研究采用50 mg/kg 的剂量行腹腔注射,将大鼠翻转后1 min 不能恢复原状,并重复3 次,判为翻正反射消失;大鼠翻正后1 min 内能恢复原状,并重复3 次,判为翻正反射恢复。大鼠经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至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为睡眠潜伏期,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时间为睡眠时间[16]。

1.2.2 实验1 研究佐匹克隆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对大鼠的催眠作用及有效时间,为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奠定基础。成人佐匹克隆的推荐剂量为7.5 mg,大鼠常用剂量为人体的40 倍,本研究以人体40 倍剂量(5.0 mg/kg)开展实验。4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1 组、低剂量(2.5 mg/kg 佐匹克隆)组、高剂量(5.0 mg/kg佐匹克隆)30 min 组、高剂量60 min 组,每组10 只大鼠。对照1 组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低剂量组根据早醒性失眠的特点,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待翻正反射消失后30 min,以2.5 mg/kg 佐匹克隆溶液灌胃,模拟睡眠中低剂量佐匹克隆给药;高剂量30 min组、高剂量60 min 组以5.0 mg/kg 佐匹克隆溶液灌胃后30、60 min,分别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模拟睡前30、60 min 服用佐匹克隆。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

1.2.3 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

1.2.3.1 片芯的制备 将佐匹克隆与羧甲基淀粉钠、乳糖按等量递加法混合均匀,加入5%聚维酮K30(PVPK30)制软材,30 目筛制粒后60 ℃烘干,25 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φ=2.0 mm)。

1.2.3.2 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的制备 将山嵛酸甘油酯、乳糖混合均匀后,5%PVPK30 制软材,25 目筛制粒,55 ℃烘干,20 目筛整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后得到包衣颗粒。先将半量的包衣颗粒加入冲模底部,将片芯置于中央位置,再加入剩余半量的包衣颗粒,压片即得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φ=4.8 mm),每片含佐匹克隆 0.5 mg,达到服药4 h 后释放佐匹克隆的技术要求,体外释药试验显示4 h 后开始崩解释药,15 min 内完成释药。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体外释放曲线见图1。该延迟控释片由于阻滞包衣的存在,药物不立即释放而是经一定时间后水分到达片芯,含高效崩解剂的片芯吸水到一定程度后膨胀力显著增大导致包衣破裂,片芯暴露快速释药,呈现的是经一定时滞后的“爆破式”释药行为。

1.2.4 实验2 60 只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2 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2.5 mg/kg 佐匹克隆)和佐匹克隆溶液组(5.0 mg/kg 佐匹克隆),每组20 只大鼠。对照2 组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依据制备的延迟控释片的药理特性,在采用自制开口器确认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药成功后3.5 h,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确保大鼠入睡后药物释放;佐匹克隆溶液组以5.0 mg/kg 佐匹克隆溶液灌胃60 min 后,以50 mg/kg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1 对照1 组及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与高剂量30 min、60 min 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1 组,高剂量30 min 组大鼠睡眠时间短于低剂量组,高剂量60 min 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高剂量30 mi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2 对照2 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及佐匹克隆溶液组大鼠睡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佐匹克隆溶液组体质量大于对照2 组、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大鼠睡眠时间长于对照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图1 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体外释放曲线图Figure 1 The curve of in vitro release of zopiclone delayed controlled release tablets

表1 实验1 各组大鼠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比较n=10)Table 1 Comparison of baby mass,sleep latency and sleep dura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derived from experiment 1

表1 实验1 各组大鼠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比较n=10)Table 1 Comparison of baby mass,sleep latency and sleep dura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derived from experiment 1

注:与对照1 组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与高剂量组30 min 比较,cP<0.05

组别 体质量(g)睡眠潜伏期(min)睡眠时间(min)对照1 组 218.2±7.1 5.6±1.7 126.3±18.6低剂量组 221.6±6.1 6.9±1.9 175.3±18.1a高剂量30 min 组 217.8±9.2 7.2±3.0 151.8±19.2ab高剂量60 min 组 214.0±7.3 6.0±1.6 181.5±15.6ac F 值 1.723 1.259 19.651 P 值 0.180 0.303 <0.010

3 讨论

慢性失眠的治疗中,药物干预也是重要的一环,目前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主要是传统的BZRAs 及新型NBZDs,但BZRAs 会增加老年患者跌倒、机动车事故风险和认知功能障碍,因而美国老年学会Beers 标准认为应避免采用此类药物治疗老年患者的失眠[14]。同时,这些药物的长期应用,大多会产生依赖性或药物不良反应,这与用药剂量、用药频率、时程、用药者个体特征及使用剂量高、t1/2短的药物相关[17-19],为了规避此类风险,国外学者提出并尝试了使用最低有效剂量药物来辅助睡眠[12]。

表2 实验2 各组大鼠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比较(,n=20)Table 2 Comparison of sleep latency and sleep dura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derived from experiment 2

表2 实验2 各组大鼠体质量、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比较(,n=20)Table 2 Comparison of sleep latency and sleep duration of rats in each group derived from experiment 2

注:与对照2 组比较,aP<0.05;与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比较,bP<0.05

组别 体质量(g)睡眠潜伏期(min)睡眠时间(min)对照2 组 215.9±9.5 4.8±2.0 130.2±25.6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 211.8±2.3 3.2±1.5 188.3±25.0a佐匹克隆溶液组 222.2±4.4ab 3.3±1.7 194.0±28.1a F 值 36.060 5.284 30.400 P 值 <0.001 0.071 <0.001

目前临床使用的催眠类药物中,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不同失眠类型的时间针对性不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和早醒对药物的时间要求有所不同,而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均采用睡前服药;剂量针对性不强,采用同一剂量治疗不同类型失眠,导致体内药物有效浓度在一定时间内未发挥其效能、药物浓度峰值与治疗的目标时间未达成一致,降低了药物效能;为了达到治疗效果而使用与实际需要不匹配的药物剂量,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和依赖性产生的可能性增加,这些因素均与当前精准医疗的要求存在差距。

佐匹克隆属新型短效NBZDs,常用剂量7.5 mg,睡前服用,具有不良反应较少、易获得、价格较低的优点。临床中早醒性失眠患者中90%的患者并不存在入睡困难,早期不需要药物辅助,其早醒多发生在睡眠4.0 ~4.5 h 之后。本研究依据早醒性失眠的特征,设计用佐匹克隆常用剂量的一半剂量,在早醒发生前释药,起到阻断早醒、维持睡眠的作用,与早醒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要求同步,达到精准治疗、减少药物依赖和其他不良反应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戊巴比妥延长实验,实验1 中,探索了不同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对大鼠睡眠时间的影响,揭示睡前高剂量60 min 组较高剂量30 min 组显著延长大鼠的睡眠时间;5.0 mg/kg 佐匹克隆睡前60 min 灌胃和2.5 mg/kg 佐匹克隆入睡30 min 后灌胃,两组大鼠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异,验证了睡前服药与睡眠中低剂量给药疗效一致的实验设想;在此基础上,以2.5 mg/kg 剂量制成每片0.5 mg 佐匹克隆的延迟控释片,使喂药后4 h 释药。实验2 中,用基于实验1 结果制备的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喂食实验大鼠,使之在大鼠入睡后释放佐匹克隆,与5.0 mg/kg 佐匹克隆溶液睡前60 min 灌胃组和对照2 组比较,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组、佐匹克隆溶液组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的睡眠时间,而两组间延长睡眠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通过改进制作工艺,制备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使之在大鼠睡眠中延迟释药,起到阻断早醒、维持睡眠的作用,以低剂量取得与高剂量睡前使用同等延长大鼠睡眠时间的效果,显现了通过低剂量佐匹克隆延迟控释片有效针对成人早醒性失眠治疗的前景。

作者贡献:周其达进行了文章的构思与设计,对文章整体负责;周其达、范健、秦琳、周卫、周玉洁负责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及实施;韩杨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华键进行统计学处理;周其达、周卫撰写论文;周玉洁负责制剂部分论文的修订,查蕾蕾进行论文的修订。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低剂量克隆剂量
·更正·
中药的剂量越大、疗效就一定越好吗?
克隆狼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浙江:诞生首批体细胞克隆猪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